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文野种田物语 > 第71章 酱心不改

第71章 酱心不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总之,在成功洗脑了横滨人民之后,我目光一转,看向了更远的疆域:

“我们要走出横滨,走向全国。”我站在会议室中央,目光坚定,语气铿锵。

我承认,在策划把我的“农场品牌”推向全国时,我是雄心万丈的。

“横滨已经成功‘洗脑’了,接下来是全国。”那天,我站在农场耕地的最高点上,俯瞰着无边际的田野,心中只有一个词:征服。下一步是打入日本的每个家庭,每张餐桌,让人们以没吃上我家的果酱、酒、罐头、木盒白菜为耻。简而言之:我,是要改变这个国家的饮食习惯。

“下一步,把广告投到日本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NHK综合频道!”我话音一落,四周一片安静。

没错,NHK,就是那个你家电视即使没打开、但依旧要发收视费提醒的地方。

这可不是普通的广告投放。NHK综合频道号称日本国民级媒体,几乎是每家每户晚饭时分的不二选择。想象一下,在万籁俱寂的初春夜里,东京、京都、大阪、福冈……无数个家中饭菜的烟火气与日式纸门外的樱花簌簌交织。而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段,能成为家家户户茶几旁、餐桌上话题的一部分,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

我的目标很明确——不是边角料的零星曝光,而是要实打实地“占领”日本民众的视线。我们要打中他们那个最放松、最警惕性最低的时刻,让我们的品牌和他们晚餐的米饭、酱汤、鲑鱼、便当一起被记入潜意识。

我找来专业公司,对NHK晚间播出曲线和观众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日本人晚饭时间通常是晚上六点到八点,这两个小时里NHK的开机率远远高于商业电视台。

“我们需要做出一个,能让全国脑袋同时中毒的广告!”我甩出企划案,“洗脑是重点,气势是关键。”

“气势?”中原中也先跳了起来,无情开启炮火:“什么气势?!广告为什么重点是洗脑和气势?!”

“笨蛋中也,你根本不懂市场心理学。”我冲他勾起抹玩味的笑,“现在越看不懂的东西越抓人。”

接下来是广告投放档期的角逐。NHK黄金时段广告资源极其稀缺,和我们一样拿着钱等着上广告的企业,数不胜数。

然而不知道太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总之最终成功获得了档期。

很快,我们联系了广告公司,买下了NHK的黄金时间段,并精心制作了一支广告。

广告十分精美——我们请来了知名导演掌镜,剧本字字雕琢,画面既能体现出我们品牌的温情,又隐含着一丝神秘的氛围,足以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而那段标志性的旋律,则是反复打磨数月,希望既洗脑又不失高级感。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支商业广告,更像是我们团队集体理想的结晶。

当然,在策划这一步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毕竟,NHK综合频道覆盖面的广度和用户群的复杂性,不比之前小打小闹。我的内心虽然坚定,却不能不说在按下“投放”按钮那一刹那,仍然涌上一丝不安。但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

广告播出的那晚,我们站在会议室中央,盯着挂在墙上的大屏幕。这支广告是我们倾尽心血之作。简单来说,这个广告,就是我们农场品牌冲破横滨藩篱、走向日本全国的敲门砖。

在广告片开播的那一刻,我捏紧了拳头。屏幕里的画面渐渐展开,似诗般优雅的旋律响起,一颗白菜缓缓从木盒中升起。没错,就连广告导演自己都骄傲地称,这是一颗“散发着大和民族精髓的极品白菜”。

宾至如归的配乐仿佛直接从胶片国度冲进了你的灵魂,一家四口围坐在八寸矮桌前用餐,小孩子的笑容、母亲简洁细腻的细声呵护、镜头缓缓拉远定格在富士山的景色下。

加上重复的,洗脑的,酷炫的音乐,魔性的镜头。

——一支又土又奢华的广告。

嗯,全片艺术感拉满,又土又艺术,有点像○岁山。

我站了一天的神经此刻彻底紧绷,光是想象广告播出后,全国上下对“奢华蔬菜”的瞩目,已经让我有些畅快得晕眩了。

“太美了。”我感慨地说,仿佛预见了第二天全国人民纷纷跪谢,我的蔬菜供不应求。

乱步低声嘀咕:“广告看得我有点饿。”而中也靠在椅子边,怀疑地看了我一眼。

广告结束后,我干劲满满,已经等着系统内的订单量像春笋般冒出来。

可是,预期中的惊艳和掌声并没有到来。广告结束后,整个会议室一片凝固的静默。手机开始狂振,属于网络新一轮风暴的信号不胫而走。

广告播完,全国人民陷入沉默。

片刻的安静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震撼——那种恍若灵魂被轻轻击中的感觉。

又雷又洗脑又震撼。

网络上瞬间炸了锅。在我们对NHK播出黄金广告怀抱着勇气和野心的时候,全国上下开始了一场我们意想不到的狂欢——广告被嘲爆了。

“这种东西谁会买啊?以为自己是黄金做的?”

“还‘沢台酱香’呢,听着就像个乱编的名字,这不就是骗土豪的钱吗?”

“广告拍得再好有什么用?归根结底还是卖酱的,还想卖到和牛的钱?”

那些日子,我刷着手机,看着这些评论,有种被围攻的感觉。但我也知道,这只是第一波风暴。这种现象在广告界有个术语,叫“引爆式认知”。意思是,虽然开头舆论不太好,但至少我们成功让所有人注意到了我们的小罐酱。

“这可是宣传成功的象征!”我强装镇定,试图从混乱中读出好消息。

有人说我们的广告像极了二十年前的恶搞短片,有人嫌弃文案过于洗脑,有人则义愤填膺,质问NHK为什么“污染”了孩子的黄金时段。我的邮箱也被投诉信淹没,甚至有家长联合写信,请愿不要再播这种“带坏小孩”的广告。

短短几天,社交平台已经炸裂。推特话题榜上,我们品牌的标签瞬间蹿升到第一,论坛、贴吧、LINE群组,无一不在刷屏。有的网友截下广告片段,配上夸张的表情包。

在这种全民级别的狂嘲下,我一度想掀桌,但深呼吸后决定——不能慌,不能倒,我可是农场兵团的CEO,硬刚舆论风暴才是我的强项!

我推翻了“撤回广告”的提议——撤了也没用,反而会被骂得更惨。太宰倒是给了个可行建议:“大家骂得正欢,不如趁机让锅滚大点,打成反向营销?”

思路很快清晰起来。既然大家在骂,不如直接“正话反说”,玩起自嘲和整活儿,将“土奢”广告彻底洗白。

我直接开始布局,给各大网友恶搞的广告视频点赞。

网友们群魔乱舞,把广告里的画面剪得面目全非:有人搞笑改词,;有人恶搞片尾音乐,整个东瀛版“神曲”飘向世界。总之,广告的多人整活迅速出圈。

我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刷着推特刷屏;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些评论,有的尖锐,有的温和,有的甚至带着一点恶意的欣赏。

然后,喧嚣中也开始出现理性的声音。

“虽然广告有点怪,但至少创意十足,和别家千篇一律的广告比起来,这支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会不会这就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即便被群嘲,但只要记住了品牌名字,这波就不亏。”

甚至有营销圈的大V写长文分析,称之为‘反向病毒式传播’的经典案例,探讨我们是否故意制造争议,借助群嘲引发关注。我嘴角浮现了一丝笑意:我承认,广告的确不走寻常路。

我细致分析了网络上的各种声音,从梗图、短视频到深度测评,把所有负面和中立的反馈一个个拆解讨论。

更有趣的是,被广告洗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冒出一群“自来水”——他们模仿广告台词发段子,甚至自制短剧搬上Tiktok和niconico,同样的bgm背景乐被玩出无数种腾挪变化。

有媒体专访我:“你们最初就预判到了大众的反应吗?”

我微笑摇头:“我们只想做一个与众不同、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能引起这样的讨论,算给团队一个巨大的惊喜。”

就在这看似‘翻车’与‘爆红’并存的热潮里,我们品牌的搜索指数和关注度持续飙升,销售量也有了可见的跃升。许多客户主动找上门,希望合作。

慢慢地,情况开始变化。起初,只有少部分尝鲜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另一种声音。

“虽然很贵,但我买了一罐试试……嗯,味道确实不错,水果香气特别浓郁。”

“好吧,虽然广告夸张了点,但吃了之后真的觉得这个果酱比超市的要高级。”

一两个这样的评论,逐渐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有人抱着“就当买个新鲜”的心态去买了一罐,尝过之后,又忍不住发文推荐给朋友。广告里洗脑的那句“你吃的不是果酱,是思想”突然间成了热门话题标签。

紧接着,线下便利店开始传来新情况。一开始货架上冷冷清清的小罐酱,销量逐步攀升。一些便利店店员甚至反映,“刚进的货没几天就卖光了,得赶紧补货。”有些顾客买了之后忍不住回头再买,甚至开始囤货。这种需求的增长就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燎原之火。

然后,有关白沢小罐酱的讨论从小圈子逐步扩展到大众视野。起初嘲笑的那些声音开始转为调侃:“土豪都在抢的酱,我也买一罐尝尝,感受一下被资本包裹的幸福感。”也有人直接坦言:“之前以为就是个花瓶,吃了才知道,确实有点东西。”

高端的包装+日式田园品牌故事+洗脑广告被整活+产品质量在线,口碑和销量开始逆袭:《小罐酱》的产品直接爬上了大箱小柜的日本家庭,甚至连不少便利店都开始出售“试吃版”小包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