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渠县的早点一惯是以面食为主,早上吃一碗暖呼呼的热汤面,一整天的精气神都满足了,干活都有劲了。
个体户时代的到来,让渠县的早点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面食的有了多样性,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了吃上一碗热汤面,但是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以及年轻人开始对其它的口味进行探索。
面点、饼、各种包子花卷跟雨后春笋一样出炉,香气飘得老远,勾得人心痒痒。
尤其是对上学的孩子们来说,这真是一种“折磨”啊。
在他们经过的路段,总会冒出几家早餐店,店里散发着香气,各种面香混合,让人口舌生津,让学生党又爱又恨,恨的是兜里没钱,想尝尝味都不行,实在讨厌得很,这些勾人的香气怎么非要摆在早上呢,怎么不摆在家长们出门、上班的时候,去勾引他们多好。
学生们在心里腹诽,一边又生生吸了几口早点香气,就当是望梅止渴了。
以前是望梅止渴,现在就是真正的吃进嘴了。
罗杰被两个好朋友招呼着:“快点快点,前面一家的肉饼听说可好吃了,尤其是那饼皮又酥又脆,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就跟飞天了一样,不过他们家只卖上午,去晚了就没了。除了肉饼,在它旁边还有一家卖包子的,说是他们家的菜包又大又好吃,比肉包子还好吃,还有还有...”
罗杰:“......”
好家伙,赶这许愿来了。
这是真想把没吃过的一网打尽啊。
罗杰心里哀痛逝去的金钱,但买买买的时候毫不手软,跟着一起把好吃的早点都炫了个遍,最后满足的把两个好朋友送去了学校,自己则是请假半天,又去盯着家里的个体户大业了。
他得盯着,不盯着他不放心。
罗杰回来罗以娇一点也不惊讶,毕竟罗杰个体户之心,路人昭之啊。
比人家当选总统都积极。
罗杰溜到摊子上,首先就朝各色蔬菜看去。这会儿已经有人出门采买了,尤其是挎着篮子的妇女同志们,到了地方后第一时间就会被摊子上水灵灵的蔬菜吸引,站在摊子上仔细打量,问一问情况。
他们价格也是早就定好了的,比平常看到的蔬菜贵上几分,这几分包含新品种的外观、耗费的经历,还有买卖路上的消耗,总体说来定价还算合适。
大伯母张英最适合出面,她能说,会说,蔬菜种地的事说得头头是道,很容易跟妇女同志打成一片,哪怕有人嫌贵,但县里有钱人比镇上可多多了,还是有人会买单。
有了第一个开张单子,罗卫华几个脸上的忧色就好转不少。
他们比不上大伯母张英会说,就帮着打打下手,在别人问价的时候插上一嘴。
罗杰看了会就上手了,他可比几个堂兄们能出头,加上小孩讨人喜欢,很快就做到了二把手的位置,在大伯母手下单独卖菜了,忙的时候还能把堂兄嫂子们指挥得团团转。
过了七点,第一波人潮褪去。
大伯母等人这才有时间坐下歇一歇,堂兄罗卫华清点了一下剩下的蔬菜,发出喜报:“咱们挑来的菜都卖了一半了。”
他们挑来的蔬菜少说也有二三百斤,主要是为了试试水,实际上地里成熟的蔬菜还没摘完呢,挑这些来他们心里也没底,来之前都做好了最坏的结果:原封不动的挑回去。
现实是他们挑来的蔬菜还挺有市场的,从天亮后,在这个市场里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尤其是清早出门买菜的女同志们,不说人人都在他们摊子上买了蔬菜,但总有图新鲜的,一人买一点就消耗不少。
大伯母几个也高兴。
罗杰摆摆手,俨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才第一波呢,等会工人同志们都上工去了,家里的女同志们也都出来买菜准备午饭,那时候人才更多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英笑眯眯的看着他:“小杰啊,今天真是多亏你了,还有你那两个兄弟,你们早饭吃了多少,大伯母给你们出钱。”
罗杰挠挠头,经不住夸:“没多少大伯母,我姐说了她出钱。”
张英摇头:“欸,你姐也帮了我们大忙,怎么能让你们姐弟俩又出钱又出力的。”
她一个大人,怎么能占小孩便宜,何况他们这都是为了他们家的事忙碌。张英掏了几块钱装他兜里,也不让罗杰拒绝。
罗杰无措的看向他姐。
罗以娇悠然的喝着水:“大伯母给你就收下呗。”
她发了话,罗杰这才收下。
他凑到他姐跟前,八卦的问:“二姐,咱哥有没有说想我啊?”
罗以娇翻了翻白眼:“没有。”
“真没有吗?”失落小狗罗杰垮着脸,突然闻着股香味,嗅着鼻子,最后眼神落在他姐的袋子里:“二姐,这是什么?”
“不知道。”罗以娇都没时间打开。
他瞬间来了精神,提过袋子打开,罗以娇也没阻止:“我看看。”
里边是两个圆圆的像水晶一样的饺子,一个都得有罗以娇半只手了,还能看见里边个头圆润的虾被包裹在里边,一看就是精致点心。
罗杰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二姐...”
罗以娇也有些惊讶,没想到她哥给她准备的早饭是虾饺,这玩意好吃是好吃,它就是贵和麻烦。
如果让她给姜渝准备早点,她能做一顿馒头就不错了。
她把虾饺从罗杰手上拿过来:“这是我的早饭。”
他二姐是什么人,罗杰早就摸清楚了?一看这个精致画风他就猜到了是谁准备的,羡慕得差点要掉眼泪了,他哥对他二姐真的是王八对绿豆了。
在他们说话的功夫,摊子上又卖出去了好几斤蔬菜。
有两个还是被人给安利介绍来的。
收好钱,张英突然想起了:“小杰,你今天不上课吗?”
罗杰:“......”
早上八九点,市场又迎来了高峰期。
这一茬人群定位精准,就是奔着采买来的,尤其是蔬菜瓜果。几乎个个都握着家里的钱袋子。
村里,好多人也说起罗家去县里卖菜的事。
有说那么大堆菜不好卖的、卖不出去的,也有猜能卖上一半的。连王村长都在等着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反馈。
反馈好,村里的蔬菜就有了别的出路,反馈不好,村里的蔬菜种植就不会理想了。
讨论声从一大早他们一走,到过了午时都没停过。
尤其过了中午,还没见到罗家人回来,大家的猜测都往不好的地方猜去了。现在天气大,哪怕是早上新摘的蔬菜放到下午也不好看了,连镇上供销社供应蔬菜都讲究一个外观呢,那城里人买菜不更讲究了?下午还卖不出去,这菜要不降价,要不就只能送人了。
还有人专门跑到罗大伯跟前安慰他,让他看开点,几百斤的蔬菜就当亏了。
理由现成都想好了,就叫:吃亏是福。
被罗大伯给骂跑了。
他们还等着好消息呢,还有人来搞他们心态,这不挨骂谁挨骂。
回过头,他也没几分把握,跟老爷子两个说起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正说着,文慧从外边跑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她吃了午饭就守在村口,第一时间看见人就回来报信了。
罗大伯上前几步:“回来了?怎么样了?担子里还剩下多少蔬菜?”
文慧只是扫了一眼,也没细看,回忆起来:“我感觉应该不多。”
岂止是不多,篮子里空空的,走在最前头的罗卫华兄弟两个,担着挑子走在最前边虎虎生风的,一张脸都是笑模样,张英婆媳走在后边,背篓里有几个袋子,那塑料袋也是空的。
罗大伯看了又看,各种猜测都有,楞是不敢问出口。
还是张英先开口:“别看了,都卖光了。”
罗大伯满是惊讶:“真卖光了?”
张英先把篓子放地上,进门先喝了水,润了润嗓子,在罗大伯焦急的目光下,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都卖光了,那还能有假啊,咱们的蔬菜可都是好品种,人城里人识货着呢。”
赶来的村民们也竖起耳朵听。
罗卫仁趁此,故意说起这一路的见闻,尤其是说起卖蔬菜的时候,什么城里人夸他们蔬菜好啊,谁一买买了好几斤等等,屁点小事被他说起来跟听故事一样。
早上八九点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天刚亮那一播凑热闹的多,买的少,但到这个时候,出手买菜的可就多起来了,尤其是长年累月烧饭的同志,蔬菜的品质他们上手一摸就知道了,都没怎么还价,后边还剩下的十来斤被一个饭馆给包了,人还说了,要是味道好,以后就是他们的常客了。
罗以娇没有跟着去,进了村后就跟大伯母等人分开了。
对她来说,这一天很累,但同时也很饱满,以前她经常说做生意、做小本生意,但实际上,这也是她第一次跟着去做小本生意。
有了今天的参与,她心里还冒出了一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