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关于在古代开面点房的二三事 > 第38章 宋夫人

第38章 宋夫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说你最近连自己的铺子都管不好了。”

“母亲,我早说了,长公主这一次可是完全押错了宝。有些人看着就是不能干瞎折腾的面相。”

“瞧瞧这每天忙里忙外的,别到时候把铺子都干关门了。”

“大夫人此言差矣。好事多磨,自然是要多磨两次才开花结果。”

古代和现代,慈善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有些人为了慈善事业一掷千金,也有人在慈善事业里获利万千。前者一般归类于善人,而后者一般则为渣滓。当然,在善人里也不乏一些人。他们怀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对于受到恩惠的人来说,有便宜能占何乐而不为呢。京城里,最乐善好施的人正是那位宋夫人。

宋夫人如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宋家人。她是当朝宰相宋子彦的长女。名叫宋菁文,上头有一个兄长宋墨天。宋家原本就是个经常行善的家族,宰相宋子彦本就有着京城第一大善人的美称,在这样熏陶下的宋家儿女们自然也从小和慈善打交道。尤其是长女宋菁文,还在闺阁之中,丞相就曾经把整个家族的定期行善职责交到她手上。

从那个时候的宋小姐,到了后来出嫁之后的宋夫人。

京城的受过其恩惠的家族始终以其姓来称呼宋家,彰显出宋家的地位名声。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位宋夫人其实各种意义上,嫁得并没有很光彩。

说到底,夏青一直觉得,做善事这种事情很好。就像她当时和师兄下乡扶贫一般,都是为了想要让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但是夏青的扶贫和宋夫人的却不一样,除了给人一定的物资帮助之外,如何更长久地让人能够自力更生生活下去,这才是扶贫最大的意义。

如果什么都不管不顾,只一味地去给予,那虽然可以让对方在一段时间之内生活得很好,但是考虑到长久发展,却治标不治本。并且,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的,意想不到的事端。

夏收几乎会在春夏之交的时候进行,到了六月刚刚来临的时候去年冬天种下的冬小麦,油菜就已经成熟。而在水田种植的区域里,七八月则是要放水晒田,给土地施肥,保证减少虫害。

这是千百年下来老祖宗的传承,从古代到现代始终如此。所有的农民都殷切盼望来年的好收成,但是无奈天有不测风云。锦上添花这种事原本就不多,多的是雪上加霜。夏青对这方便不了解,最开始只知道的是整个京城的粮食歉收,食物价格上涨,引发了京城百姓的一场动荡。

皇室不得不开始减少赋税,又增加粮食发放来平定这一场由于粮食短缺引发的悲剧。在其中,作为整个京城善人代表的宋家以身作则,不仅施粥的次数增加,甚至还连同了京城赫赫有名的茶楼,春树楼一道,给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以事物。

自然,这位乐善好施的宋夫人也不例外。她用了高出平常价格无数倍的钱财,直接从那些农民手上买下大量的米面,以各种名义赠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甚至在自家的米铺,以低于平常的价格出售。

整个京城因此沉浸在一种非常祥和的气息之中,从上到下无不在讨论这位宋夫人的美名,以及宋家和春树楼的大气。

只有小部分活在夹缝里的人们的呻吟不会被看到,食材大面积被垄断之后。受到整个冲击最大的行业,就是餐饮。

普通人确实可以通过更低的价格购入米面,但是这种类似于限购的手段,只能保证每个家庭维持基本生存,但是对于一些以做饭为生的,以做食物为主业的百姓来说,这种情况无疑是天崩地裂。

“这不会是那什么宋夫人和茶馆想要一起垄断市场吧。”夏青听着林管事的汇报如是说。在这种情况之下,面点房的客流和收入确实还和之前一样,但是粮食短缺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在之前夏青也曾以高价购入食材来维持店面发展的稳定,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则是有市无价。宋家出售的米面确实价格低廉,但是供应的量却不是日常消耗的量。

况且在这种情况之下,宋宰相又颁布了类似粮食定量的相关法律,这让整个京城所有的厨子都叫苦不迭。京城做点心的原先并不止夏青一家,做包子的,卖烧饼的。做馄饨的,几家小客栈和酒肆几乎所有的但凡和食物有关的店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且坏事成双,最近这段时间铺子里已经如此忙碌。甚至段家大夫人还时不时的喊夏青过去问话,几乎句句不离她最近情况不太妙的铺子。让她原本就郁闷的心更添烦恼,甚至次数一多还没有办法专心致志地管理采购和生产这两条线的问题。

夏青很郁闷。她不想见到她名义上的婆婆。所以愁眉苦脸的次数更多。

员工们被这样的夏青影响,更觉得自家店面岌岌可危。

不行啊,这都是一起打下的江山,不能说没就没。

于是偶尔夏青能看到福顺一个人在厨房里,对着手里的厨具狠狠地叹气。邱零和铃兰几个甚至还向夏青提出可以减少给他们的月钱,以及把一日三餐缩减为两餐或者一餐,来保证店面的运行。

夏青不可能答应。

面是店的核心,但是人才是店的支柱。少了人,无论怎么样店面都无法运营下去。夏青在之前囤积了一部分的米面,虽说产出量较之以前减少了,但是怎么样都还勉强能运行。

但是京城能像夏青这样有着囤粮的店铺并不多。大家都和之前的夏青一样,挑担提盒的叫卖,如今自己都顾不上,哪有把自家的口粮拿出来卖钱的说法。

整个集市,和之前一样叫卖的小贩少了。

手艺人少了,流民却多了。

他们盘踞在那些曾经开过馄饨铺子,烧饼担子的门口。就像是一团夹在京城上方的乌云。再被更大的乌云吞没。

终于有一天,那些酒肆重新开了门,虽然出来做主的都是原来的厨子。但是铺子的老板却似乎换了人,那些乐善好施的人们花了重金扶持了那些摇摇欲坠的店面。那些有手艺的人,似乎都被吞并。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人,他们在这个时代舍不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店面。消失不见。

在如骤雨一般的施舍里,所有人都赞颂着圣人的名讳。

小三子说,之前总是喜欢想要拿大饼来换馍馍的阿公不见了。

邱零说,原本做玉米烙的婶子回了故乡。

整个京城似乎还没有易主的店面,只有夏青的桑果坊。

林管事说,少夫人,我们店的存粮按照这样来,撑不过三个月。

夏青当然知道,而且不仅如此,各个地方的米粮店都拒了桑果坊的生意。都说是提前被宋夫人预订了,这样一来就算夏青手上有钱也没处花。

夏青却在想一件事。

“京城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铺子。宋夫人就算是宋宰相的长女,就算是再有钱,那也没法有钱地把所有的面都收了啊。”

她很奇怪,“不是说她嫁得并不算太好吗,她哪儿来这么大本事。”

林管事说,“少夫人此言差矣,嫁的不光彩,并不是嫁的不好的意思,而是续弦。少夫人可知,宋夫人的夫君是何许人也?”

林管事根本没有想设问,他自问自答。“是李家大郎。”

李家,夏青猛然醒悟过来,难怪,难怪,难怪最近到段府的次数多几十倍。难怪段夫人对她铺子的情况了如指掌。

李缳娥,李缳娥!

这下她所有的线都通了,李家原本就是经商出身,但是和专心做生意的叶家不同,他家后期是捐了官买了爵位。所以官位不高,但是之前拥有的铺子却不少。就算是李缳娥,手上陪嫁的时候也有着很多铺子。

而李家大郎,又是她的亲兄。

如此一来,夏青总算是懂了之前宋夫人那惊鸿一瞥的含义。

难怪久仰大名,难怪如此敌意。这不是给小姑子出气,出到夏青头上来了。她冷笑一声,她就说明明李缳娥有很多次机会能够打压她,但是始终都没动她,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她捏了捏自己的拳头,自己的手和现代她的手不一样,这双手白皙才刚刚生出几枚薄茧。

“我还没来找你报原主的仇,你率先来对我下手,这不就巧了吗。”

“林管事,帮我和福叔说一声。最近我们店里新东西也都少上一点,让他拿面多备几筐馒头。”

“少夫人要做什么?”

如此想来,她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给对方好看。段大夫人不是喜欢喊她去吗,那之后就让她看看,她还乐不乐意见到她。

“接下去我们铺子也要做点好事。”夏青笑吟吟地说,“不是针对那些流民,我们要帮扶的,是那些尊重自己手艺的,愿意付出劳动的人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