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前夫哥今天火葬场了吗 > 第61章 是陆之亭

第61章 是陆之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锦州城。

谢昭宁到锦州的时候还是隆冬。

京城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马车驶出京城的时候渐渐停了。

谢思薇穿着毛绒绒的衣服,把自己裹地跟个粽子一样在庭院旁边等着谢昭宁。

马车渐渐停下。

外面的雪已经停了。

谢思薇立马跑了过来,扑到了谢昭宁的怀里。

瓮声瓮气地说道。

“姐姐,你回来了。”

谢昭宁看着眼前笑得开怀的小姑娘,忍不住鼻头一酸。

后面的李姨娘深一脚浅一脚地过来了,后面还带着一个比李姨娘高的小男孩。

谢临文高了不少,也结实了不少。

许是太久没见谢昭宁的缘故,看见谢昭宁就有些怯怯的。

直到李姨娘让谢临文喊。

谢临文才开口喊道,“姐姐。”

眉宇见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这几声将谢昭宁在京城中所受的委屈似乎全部都驱散开来。

李姨娘站在谢昭宁面前,看着谢昭宁似乎是有些湿润的眼睛。

“宁宁,云儿,快些进来,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酸梅排骨。”

云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姨母怎么知道我最爱吃的就是话梅排骨。”

一句话讲悲伤的氛围冲碎。

谢昭宁和李姨娘破涕为笑。

“那我们去吃吧。”

几个人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落在庭院里。

外面有些冷风,屋内炭火烧的很旺。

“这里的气温我很是喜欢,虽然也很冷,但是比在京城好很多。”

锦州已经靠近南边,没有京城那么干燥,也比京城暖和些。

“姨娘喜欢就好。”

李姨娘又交代起谢思薇的事情来。

“思薇的喘症在这里好了一些,没有整日的大风,便没有那么严重。”

云黎插嘴道。

“陆放和侯云香估计得过些时日来,路上我联系过他们,他们说那位老中医过了中元节应当就会来了。”

谢思薇正在专心致志啃着排骨。

“那位哥哥说他过段时间再来看我。”

谢昭宁见谢临文似乎还有些紧张,转而问向李姨娘。

“谢府没有再找你们吗?”

李姨娘说道,“他们好像完全不管我们,前些日子我和孙夫人说想和思薇在庄子里好生休养一番,思薇的病时好时坏的,她竟也同意了,还说可以把临文接过来一起住。”

这个时候的谢临文才缓缓开口。

“姐姐,我想跟着母亲和妹妹一起。”

谢昭宁盯着谢临文的眼睛。

“临文,你要想好,如若你想要回京城读书,就可以回去,至少这段时间孙夫人会保着你,如若你想呆在这—”

“我想呆在这。”

谢临文看着谢昭宁,琥珀色的眼睛透露着坚定。

“姐姐,我想呆在这里守着母亲和妹妹,我也可以在这里读书。”

“好。”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庭院是云黎选的,与云黎住的地方就隔了一条街。

院子很司机宽敞,四进的院子,住起来还宽敞有余。

云黎又把谢昭宁拉出门逛逛。

“你在这里也不用太忧心,如若你实在烦闷,就与我一同干布庄的生意。我之所以愿意回到锦州,不光是因为你需要一个脱身的地方,更是因为秋日的时候锦州新来一位知州。”

云黎讲布庄摇摇一指。

“我在生意场上这么多年,很少见过有官不贪的,这位新来的锦州知州便是如此。以往我布庄里一半的银钱都要孝敬给衙门,但秋日我去的时候被拒之门外了。”

谢昭宁有些惊奇。

她在京城的时候便听过这么,便也是京兆尹那次,只是谢昭宁铺子太小,还没轮到上谢昭宁。

给衙门孝敬是传统,尤其是各个地方上的知州。

如今竟有一个不愿意收受贿赂的知州。

云黎讲手掌摊开来。

“五百两。”

“我拿了五百两纹银,人家全都给我送回来了,还说明年布庄的供应不按照这个来,公平竞价。”

这次是真将谢昭宁惊掉了下巴。

按照云黎之前告诉自己的,布庄整个的供应,尤其是对官府的供应,占了这些布庄盈利的六成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老板往衙门里送钱的原因。

“我刚开始还以为是看不上我,观察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那位新来的锦州知州是谁的银钱也不收。”

云黎说完这些,便看向谢昭宁。

“京城我就先不考虑去了,京城的水太深,我还是想着将锦州的布庄发展起来,你若是愿意留在锦州,我们可以一起做。”

云黎对谢昭宁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好。”

云黎在外面给谢昭宁买了驴肉火烧。

火烧还是热腾腾的。

“我知道你没吃过这个东西,这是我们锦州特产,很好吃的,你可以尝尝。”

谢昭宁细细吃着,很是好吃。

“自从那位知州大人来了之后,锦州的小摊贩也多了起来。”

那小摊贩听到云黎的话也赞同道。

“是陆知州,陆知州待我们很好,原先我们只有在大集才能免费摆摊,其他时间都要收钱,现在只要想摆摊就可以。”

小贩们听到这话纷纷附和。

“是啊是啊,陆知州待人可好了。”

“陆知州是青天大老爷。”

谢昭宁看着眼前的众人,嘴角忍不住弯起一抹笑容。

外面冰雪已经渐渐融化。

“对了,你们那位陆知州叫什么名字?”

“陆亭之,今年的新科状元,不知你是否听说过。”

上京的雪却一直没有停,纷纷扬扬下了好久。

百姓抱怨不已。

朝堂上也有纷争。

有言官参了淮扬长公主一本,称淮扬长公主与苏州知州勾结,将朝廷给苏州的赈灾粮扣下。

导致现在的苏州流民众多,已经有不少流民饿死,没有饿死的有不少聚集在苏州衙门。

等着朝廷给个说法。

圣德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可事情还没完。

接着户部一位给事中上书称户部没有银两,今年下雪京郊的雪灾冻死了不少人,朝廷已经发不出银子了。

还有京官称,京郊的流民不止有京城人士,还有浙江一带的流民。

圣德帝气得将折子摔在那位京官面前。

“钱钱钱,你们都找朕要钱,朕哪里有什么钱!前段时间不是让浙江改稻为桑吗?桑呢?钱呢?”

太子赶紧站了出来。

“父皇息怒,钱已经着人送过来了。”

内阁的小楼里。

几个阁臣在里面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说的改稻为桑能有钱,可如今钱是拿到了,但也不多少,如今流民也多了起来,改稻为桑的钱还不够给这些流民发一口吃的!”

“高阁老慎言,改稻为桑是国策,是太子殿下提出来的,高阁老这些话被人听了去该如何。”

冯真摸了一把花白的胡子,话里话外却全是讥讽。

高林瞪大了眼睛,“你!你!”

却也无法说什么,只得看着眼前内阁首府。

“郑阁老,您来评评理。”

被唤作郑阁老的人整个人端坐在椅子上,看起来十分淡定。

可高林知道,郑阁老不断抚摸胡子的手暴露了此时他也有些紧张。

“不要吵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不仅要将皇上修建万寿宫的钱筹出来。至于流民,高林,你再看看户部能不能多收些税,从布料上收税,安抚一下京郊的流民。”

高林虽有些忿忿,但不得不做。

此时的高林却皱起了眉头,“如若这样的话,京郊那些流民恐怕会不服。”

此话被说出来,没有一个人应答。

郑阁老摆了摆手,“好了,现在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谁入阁的问题。”

冯真很是激动,上一任阁臣刚刚被皇上处死。

是被发现暗中勾结边关大臣,最后不了了之。

谁都知道是给朝中的耳边顶包的,谁也不能说。

郑阁老的面前赫然摆着三个名字。

沈不言、王松、韩宜春。

高林率先发了话。

“沈不言已经干了刑部尚书,按理来说应当入阁,只是太过年轻,但才能是有的,我觉得有才能即可,不要太在乎年纪。”

冯真提出了反对意见。

“刑部尚书又如何?他如今只在刑部尚书一职干了几个月,谁知道是不是纸糊的架子,我不同意。我推举王松,虽然是吏部侍郎,但才能绝对是够的。”

“你就是看中了他是你的学生!”

两人又吵的不可开交。

最后齐齐望向郑阁老。

郑阁老无奈,在韩宜春名字上批了红。

金銮殿内。

司礼监秉笔正将折子展示给圣德帝。

“这个郑元,心里还是向着太子的,想把韩宜春弄进内阁。”

司礼监秉笔垂着圣德帝的双腿,“圣上,不管是谁,只要能把钱拿出来就行。”

圣德帝却目光如炬,“不过可惜,我的三儿子并不想让我安生,给我下了这么一招难题。”

流民,或者银两。

“这沈不言,确实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做事足够有魄力,只可惜跟了老三。”

圣德帝看着没有被批红的名字。

“但是你们既然要让我不畅快,那你们也不能畅快了。”

翌日。

司礼监秉笔由内阁批红,发出圣旨。

韩宜春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入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