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51章 预售

第151章 预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得知批量成钢的消息,盛宣恨不能给程颂赏个官做!

边境安宁,朝堂之上就容易出现重文轻武的局面。没有强敌威胁,文臣们有的是理由拦着国库给兵部拨银子。

武将只会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可一日而不备”,文臣要银子的理由就多了去了,而且几乎条条都比加强军备紧要。

如今朝廷又打算重修官道,养兵练兵的经费就更紧张了。甘凉案虽然破了,但其它地方的边军中未必没有类似的荒唐事。而这类贪腐的源头除了人心不足,经常拖欠的粮饷也是主因。

去年开始酿制的新酒为国库添了不少收入,可等着用钱的地方更多,边备弛废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盛宣想要派钦差去各处边军巡查的底气都不足。

隐忧无解之时,批量出钢的消息就像一杯清凉的甘泉水,别说滋润心田了,看过折子的盛宣简直心花怒放通体舒畅啊!

盐铁是绝对的朝廷专营,钢的价钱比铁要高得多,用处也多,钢材增产国库必定大幅增收。不但有钱发粮饷,还能炼制钢材制造更好的兵器强化武备,借此还能直接震慑那些对大琞虎视眈眈的敌国,绝对的一举多得。

这程颂,说是大琞的福星也不为过啊!

“皇上,珍珠前两日已经赏过了。”

薛公公提醒再次非常想要奖赏程颂的盛宣。

“那赏他点什么,让他去工部领个差事?”

“皇上,程公子才满十六,且只有秀才功名。”

“对,才十六啊,真去了工部,那些被他拒了合作的人肯定还得难为他,罢了,还是赏些银子田地吧。”

去长宁求合作被撅回来的名单就在御案上,再想想前几日朝堂之上程颂的表现,盛宣最终按捺住了把他留在朝堂的心思,还是多发点银子田地让他继续办书院造新货吧。

不过说是只赏土地金银,毕竟程颂累计的功劳太多,金银总是欠些份量。最终的圣旨上除了白银五千两良田三千亩,还赏了程颂一个“长宁县男”的爵位,食邑三百户。

“少爷,你是五品官啦?”

薛公公离开后,画砚捧着圣旨,一脸虔诚。“县男”是什么他不太明白,不过圣旨上可是说了品级的。

“从五品,算不得官吧,就是个爵位。”

院试不考这个,程颂也不是太明白。

“爵位不是官职,有品级无实权,有食邑无俸禄。”

黎仁诚也替程颂高兴,虽然爵位算不得官员,但有个身份庇护,起码能让那些想算计程颂、从他身上谋好处的人多了不小的顾忌,安全上的保障大了许多。

“早知道能靠炼钢得个爵位,就不和院试死磕了。”

他考秀才就是为了获得免受役苦。“县男”都是从五品的爵位了,自然也不用服兵役徭役,回忆起一年多的苦读,程颂觉着自己好像亏了。

“学问多些总没坏处。”

黎仁诚轻轻握了下程颂手腕。

“黎兄说得对,也是,要是没个秀才功名,礼部那些人更有话可说了。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人办书院,那就不止是误人子弟了,毁人前程的罪名都能给我扣上。”

读出男朋友眼中为他而生的喜悦,程颂心里那点遗憾的小情绪很快就没了。

“少爷,等会儿严昭来了,咱们出去庆祝一下吧。”

画砚还不太能理解爵位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但这不妨碍孩子高兴。京城有名的馆子那么多,他们还没去过几家呢!

“好,等严昭来了咱们同去。”

“那我去把圣旨收了,再去换身衣服。”

“吃个饭还要换衣服?”

程颂看了看画砚身上的石青春袍,今年新做的,很衬画砚白净的肤色。

在学田由着性子自由生长了两年,画砚越发得活泼自信,不知道的准以为他这书童是哪个富贵人家受宠的小公子呢。

“换那套湖绿的,黎大娘给我绣了牡丹纹呢,喜气!”

“今日起我就是五品县男的书童了,出门要体面些,可不能丢了少爷,不对,县男的面子。”

……

画砚不止自己换了衣服,还催着他家少爷和黎秀才都把更喜气的袍子翻了出来,只是还没来得及换,客人就上门了。

“清风山庄?有点耳熟,干嘛的?”

宅子周围都有严昭安排的护卫,外人必须经过通报才能进入。

“清风山庄的主人楚存信是大琞第一名医,有‘楚神医’的名头。”

很少出声的雷冲给他们解惑。

“第一名医?”

程颂眼睛一亮。

“快请快请!”

“名医怎么找到咱们这儿了,少爷,谁生病了吗?”

听到郎中上门,画砚吓了一跳。

“没谁生病,应是造势有了效果。”

程颂忍不住搓了搓手,双眼比接圣旨时还晶亮。

没等画砚再问,前院的护卫就引着四个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四十上下身量不高的中年人,他身后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身型要高大些,五官特别端正忠厚,两人眉眼间颇有几分相似。

“这两位就是程公子和黎公子。”

护卫向来人介绍。

“两位公子好,在下楚鸿,来自清风山庄。这是我儿楚知问和两名随从,贸然前来,请两位公子见谅。”

说完父子二人一同抱拳施礼。

“楚先生客气了,几位请坐。”

看年纪就能猜到他们不是楚存信,程颂也不认为那神医能亲自上门,能来个楚姓的本家就算不错了。

画砚给客人上好茶后,好奇地站在他家少爷身后。果然是名医,身上一股子药香味。

“不知两位前来所为何事?”

程颂免了客套,直接问道。

“不瞒程公子,正是为了那‘本草集注’。”

说话的是楚鸿。

“今日上门叨扰,就是想向程公子求买一些那‘本草集注’”。

果然!程颂眉眼一弯,心中偷乐。

……

“本草集注”就是他为书院准备的医学教材之一,以《本草纲目》为主要抄袭对象的一本中药材典籍,全书都是手绘彩图,上下两册。因为颜料太贵,加上画工的工钱,一套的成本就接近三十两。

面圣下朝当日,程颂就去了三家京城最大的书肆,每家留了一套做样品,书上标注的定价是五十两,程颂给书肆的批发价是四十五两。

样品只准翻看,不准售卖,想买的全部登记信息,收不收订金书肆自己决定,但每家书肆最多只能接受一百本预定,发货时间是三个月后。

这两年京城没少售卖诚颂书院的识字书和话本,各个书肆对程颂都是早有耳闻,见他亲自登门,没有一家因为他年纪小就怠慢了。

几个掌柜都没见过全彩色的书籍,虽然价格贵得离谱,但一看书的内容就知道值这个钱,只是不大理解他坚决不准售卖样书的要求。

而且程颂说得很清楚,三个月后来送货时还要核对样书,拿不出来的需要赔偿一千两银子,且今后不能再从诚颂书坊进货。

赔偿比书价还离谱,更别说不让进货了,但只要看好书别被偷了就行,条件虽然古怪,倒也容易遵守。

签订好协议后,各家当天就把预售海报挂了出去,内容还是程颂提供的。海报上画着“本草集注”的彩色封面,很是吸睛。

预售消息放出去的第三天,就有书肆派人来找程颂,说是有客人愿意高价买样书,价钱都开到五百两了。铺子里也不愿得罪客人,尽管知道程颂反复强调过不卖样书,还是遣伙计过来问了问。

“不卖,多少钱现在也不卖。”

程颂给了确定的回复。

“五百两?这京城的富人可真舍得乱花银子!”

这种开高价的还不止一位,听得画砚直咂舌。为了提前三个月拿到书,居然肯出十倍价钱。

“识货的人自然看得出这书的价值,哪忍得了三个月。”

程颂这主意就是为了把看重这书又不差钱的主儿炸出来,只是没想到第一波来的居然就是清风山庄的楚家,绝对算是意外之喜了。

……

“那书京城的书肆都可以预定,楚神医想要多少去登记就可以了,何须跑到我这里啊。”

程颂一脸无辜地客套着。

“神医不敢当,我虽是郎中,但医术与家父相距甚远,程公子唤我楚郎中即可。”

听程颂唤自己神医,楚鸿赶忙谦让。

“不瞒公子,书肆那里我们已经去过了,但只订到了两套,现在三家书肆的预售名额都已经满了,无奈之下才来打扰程公子,很是冒昧。”

“都满了?”

这个情况程颂还真不知道,书肆还没传来消息,他也挺意外。不过他更高兴的是楚鸿竟然是楚存信的亲儿子,这关系他可得抓好了,太实用了。

“都满了,清风山庄在城外,我们得的消息晚了,昨日才派人来预定,没想到只有东市那里还剩最后两个名额。”

有钱买不到东西,这体验对楚鸿而言也算新鲜,更是无奈。

“嗯,楚郎中与家父年纪相当,我就唤您楚大伯可好?”

“自然可以,程公子随意。”

“那好,请问楚大伯想买几套?”

程颂一脸专注,认真谈着买卖。

“至少五十套,能多些更好。”

楚鸿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他本来想多说些,但程颂给书肆的名额也才一百套,他怕报得太多直接被拒。

那样书不但他觉着好,连他爹都亲自进城看了,赞不绝口之后就把买书的任务派给他了。

“五十套?清风山庄医者那么多吗?”

天下第一神医自然不会差银子,家里子孙人手一本也买得起,只是程颂没想到他家开枝散叶的本事这么卓越。

“不止,除了家中儿孙子侄,清风山庄还有不少学徒,加起来近百人。”

楚鸿没有详细吹嘘,虽然被唤作“神医”的只有楚存信,其实整个楚家医术高明的不在少数,否则仅靠他们父子几人根本应对不了日日络绎不绝的求医问药之人。

“哦?请问楚大伯,清风山庄收徒的要求是什么?”

程颂探了探身,明显对收徒的事很感兴趣。

“倒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年岁太小的都从药童或是杂役做起,识字之后就开始背诵医书药典,之后就跟着各自的师父学习问诊。天赋好的几年之后可以坐诊,天赋差些的在药堂也能谋份差事。不过楚家精于医术,就是药堂的杂役做得久了,寻常的病症也都能看得。”

楚鸿尽量说得谦虚。不过稍微了解清风山庄的人都知道,只要认真在山庄学练过几年的,医术都不简单。像是长宁德安堂坐诊的老大夫,虽然年纪比楚鸿大不少,但医术未必有他一半的一半。

“如此,楚大伯稍待。”

程颂转身吩咐画砚,让他取两本书来。

“这本也是书坊新出的医书,请楚大伯帮忙看看这书做得如何。”

程颂接过两本“医学基础”,一本递给楚鸿,另一本给了楚知问。

这书其实就是他参照中医基础的教材和讲义整理的,不过这时候没有西医,自然也没有中医的说法。

“这书,编得甚好啊!”

楚鸿与儿子学医多年,这书中的内容对他们而言确实是基础,但此前从未有人将这些基础内容编写得如此全面详实。不夸张地说,稍微有些天赋的人只要把这书学通,辅以那本“本草集注”,再跟着师父实践上两三年,就能直接出徒了。神医不敢说,做个寻常郎中肯定没问题。

“程公子,这书何时售卖?清风山庄至少要两百本。”

楚鸿着急问道。

比起“本草集注”,这本基础书籍更是最好人手一册。清风山庄常年收徒,两百本算不得多。

程颂对楚鸿看书后的反应很满意。这时候的人对于技艺传承看得很重。之所以技术类书籍少,和人们不愿分享有很大关系。

千年后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时候的知识却都被捂得严严的。连识字书都能引起那么多士人反弹,更别说如此系统的把一门学问印在书上随意售卖了。

楚鸿只说想买书,没有流露一丝对于程颂出书的反感,可见清风山庄的医术传承观念并不保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