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62章 新车

第162章 新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哇!!!少爷,这个真快!比马车还快啊!!”

“让开让开!”

“少爷少爷我也想玩!”

……

木工坊外的水泥路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工人学生,目光全盯在画砚和虎子几人脚下的小车上。

“这车可有名字?”

最先试车的盛岐满脸笑意地走了过来。这小轮子车十分有趣,单脚蹬踏就能快速前行,尤其在这水泥路上。

这车用的是人力,出发时有爆发力自然快,时间久了肯定赶不上马车,尤其是空车。但在书院中,或是城内骑行,确实便利得多,与骑马的乐趣也不相同。

“滑板车。”

程颂笑道。这东西他早就想做了,自行车有些复杂,原始的单速链条加齿轮也够他折腾的,不过现在已经能够批量炼钢了,也许几年后真能把自行车捣鼓出来,现在就先做个滑板车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滑板车……”

盛岐默念,琢磨这名字的合理性。

“你玩这个。”

程颂让人取来一辆更小的滑板车,把早就急得不行的梁文扶了上去。

这滑板车他设计了大中小三种型号,其中最小号的还有带座椅的。

“这滑板车甚是有趣,颂弟巧思,只是滑动的是车轮,为何叫滑板车啊?”

盛岐没明白。

“呃,叫踏板车或是滑行车也可,名字也是随意起的。”

程颂有些挠头。

“叫追风吧,少爷!”

画砚正好路过,停下车提议。

“追风?十家马厩中,怕是九家都有匹追风。”

盛岐提醒。

“噢……那就追日,追云,追星?”

“追星就算了。”

程颂赶忙阻止。

“为何啊少爷?追星颇有诗意啊!”

“这名,费银子。”

“追”字辈都被否认了,画砚又建议了“乘风”,获得了一致通过。

盛岐试车之后连价都没问就想下单,却被告之最快下月才有货,最早的一批成品要被当作“共享车”,全部放在书院供大家使用。

“我这书院太大,有个急事跑着去太累,至少要放上一两百辆方便大家平日使用。”

程颂解释得有理有据。

盛岐被噎得无话可说,真想把上午围观的百姓都喊回来,让大家看看什么叫挣钱都不积极的“黑心商人”。

好在程颂最终看在他帮忙来教学的份上,答应眼下先卖给他十辆,等做完书院需要的数量,优先再卖他五十辆。

像盛岐这样的亲王家,亲朋故旧都不少,几十辆还真不算多。程颂猜他是想最先买了当个新鲜物运回京城送礼。

程颂给“乘风”的定价是二百文一辆,除了黎仁诚,其他人都认为价钱太低。

“这东西简单,仿品出得快,二百文也有四成利润,不低了。”

滑板车用料少,做纺车筒车切下来的边角料都能做辆小号的。程颂把制作“乘风”的工作安排给了木工专业的学生,卖得好就给他们发奖金。

“程公子是想将这车卖给酒坊?”

被特意请来的董凡略带不解地问。这滑板车是十分有趣,他也想给儿女买两辆,不过他这车在酒坊有何大用?

“自然不是。”

把孩子们都喊回来,清空了木工坊门前的水泥路,程颂安排人把这几日真正保密的重磅新品推了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新车,虽然没有马车快,却是平稳得多。”

程颂对一旁瞪圆了眼的几人笑道。

“这车,有四个轮子啊少爷!”

所以它比马车还快吗?画砚激动道。

程颂准备了两辆四轮车,指挥工匠把骡子套上,张樘李江驾车,让董凡和自己还有黎兄画砚同乘一车。盛岐夕九带着小七、梁言梁文上了另一辆。

“四个轮子没有两个轮子的马车快,却是平稳得多。”

坐好后,程颂给画砚解释。

四轮车相比两轮车更平稳、负重也大,加上水泥地宽敞平整,虽然速度照着滑板车差一些,但舒适度比两轮马车强得多,只试驾了一趟盛岐就急着要下单。

“四轮车虽是平稳,但灵活性不如两轮车,而且京城内外的官道比不了水泥路的平整,你买回去也只能在几条主街跑跑。”

程颂没让盛岐下单,说自己会送给严昭两辆四轮马车,也送他一辆。有几辆车在京城亮亮相做个宣传即可,不过宣传的目的旨在加速水泥路的建设,而非卖车。

水泥作坊的分成肯定是他未来躺平的重要财源。开作坊的事虽是严昭负责,自己也当尽力帮着造造势。

“这四轮车还有待改进,改好了你再买。”

程颂没诓盛岐。他打算给严晗写信,试试将减震弹簧造出来,那才是不易仿制的核心技术。等各地水泥路都建起来,这负重大、舒适度高的四轮马车定然不愁销路,说不准木工坊得分出个造车分部。

现下只是把车做出来,让工匠们练练手。别处用不上,董凡和云州的富户可以先买几辆,至少在本地运货效率能提升不少。

董凡没犹豫,直接下单了十辆。一辆四轮马车负重是两轮马车的一倍,云州地面水泥路也多,酒坊正好适用。

木工坊的热闹还没散,郭年就带着瑞喜回来了。

“奴籍是暂时的,过些时让郭夫子再带你去衙门改过来。”

今日程颂与瑞喜爹签的是买人的契约,为绝了这对夫妻的贪念,契约上写的是瑞喜卖身为程颂的家仆。

瑞喜用力点头,知道程颂不喜人下跪,只能紧捏着衣摆给院长鞠了个躬,表示自己会努力做工。

“无需总惦记,这几年还是读书要紧,几两银子而已,一年就还完了。若是你爹娘再找来,莫要自己应对。”

……

“少爷,上午瑞喜爹娘闹事时,有百姓议论咱们赚那么多银子,为何不干脆免了那一年几两银子的束脩。”

郭年带着瑞喜离开后,梁言从账本中抬起头。

“你觉着呢,咱们该不该免了束脩?”

“若是免了束脩,一年少入四五千两银子,倒是不多。只是来书院报名读书的学生必定暴涨,说不准云州以外的人都回来,书院可能很快就容不下了。”

梁言知道少爷是让他自己思考,放下笔,努力琢磨。

“而且免了束脩,可能有的学生会不珍惜读书的机会,荒废光阴。”

小梁言到底是商户出身,加上每日做账,“两平交易”的想法是骨子里的。

“说得好!”

程颂对着梁言使劲表扬了几句,还鼓了鼓掌,眼看着孩子小脸被夸得泛了红,心中又不免骄傲起来。

瞧瞧他家这些能干又会独立思考的娃娃们,多棒!

“免了束脩,莫要说云州,只长宁县送来的学生书院都未必盛得下。”

程颂和黎仁诚早就聊过这个问题。真全免费了,保守估算,至少半数以上的百姓都得把孩子送来,管他读不读书,至少送来能蹭个饭,那书院很可能就成了收容所,每日都要忙着收人安排吃喝了,教学的安排必定要被打乱。

“真有特别困难,把孩子扔到书院门口的,咱们不能不管,可免费的说法,不能放出去。”

“颂弟所言极是,若是定了无偿的规矩,难保还被有心人利用,担个沽名钓誉收买人心的骂名。”

黎仁诚深思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