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49章 回青寿

第49章 回青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见过谁家是这样研墨的……”

见少爷把自己翻出来的旧墨条放到木盆中又砸又搅,画砚的少爷吹都供不上电了,哪有读书人这样糟蹋书墨的。

“这样快些,去屋中把我炕上那把小笤帚取来。”

等程颂搅好了一盆墨汁水,黎仁诚没让他动手,自己接过笤帚蘸着墨汁水涂黑了制糖院子西面的两面墙。

“早上日头足,面西而坐,背光识字不伤目力。”黎仁诚个子高力气大,没一会儿就刷出了两米见方的黑墙。

“黎兄思虑周全。”程颂赞道。

……

刷好黑墙/黑板当天,小课堂就开讲了,启蒙教材用的三字经和千字文。每日早饭前由黎兄或者程颂自己带着孩子们学些新知识,午饭和晚饭后画砚带着他们再读几遍复习一下。

虽然大琞朝代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在科技和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多内容与程颂熟悉的历史能对得上,最重要就是文字,艰涩的大儒经义可能有些区别,不过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蒙学书籍都一样,而且十分普及。

程颂在黑板上给画砚单独辟了个角落,让他把一些日常会接触到的人事物画出来,比如杏果辣椒西红柿,锅灶盆碗和筷子,旁边再配上文字,这样谁过来都能顺便看图识字一下。

黎仁诚还把每个孩子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发给他们照着写,第二天起就有不少小队员的工作服领口或胸前陆续绣上了名字。

两边作坊的运转都很顺利,趁着还有两天农假,程颂带着画砚回了一趟青寿镇。

带着不少特意挑拣出来软糯好咬的杏干,程颂去向祖母请安,听她老人家说自己爹难得去忙了回正事。

“县里派来差役传授施灌肥田之法,先在镇上唤了这些田地多的人家过去听,接着还要下到各个村子去讲,说是大人有令,要抢在秋日前将县里的田地都施好土肥,明年收成好的官府还有奖赏,你爹也难得上心,喊上几户佃农都跟去学了。”

程颂没敢说肥田的法子是自己想的,怕祖母以为他花着家里的束脩去县学读了个肥料专业。

家里人对他了解多,知道他读书有多费劲,哪还有什么闲心余力从书上找肥田法子,说出来只能招得全家人怀疑,索性别提了。

可这事瞒着祖母以后难免露陷,程颂就模糊地说了这肥田法子他已经见识过了,与自己合租的黎秀才带着学田农人试验过,增产显著,请祖母放心。

程老夫人哪会想到连自家田地都没下过的大孙子会懂种地,只当程颂提过的合租秀才有些本事,嘱咐孙子好好与人家相处,程颂积极应是。

回到自己院子,程颂让画砚取了些杏干杏仁送到程胜院子。上次回来那孩子主动来问好,这次程颂也没忘了给他带点吃食表示一下关心。

晚饭后程胜来到程颂这里,说是今日林夫子课下得晚了,自己去爹娘院子吃了晚饭才过来,请大哥莫怪。

程颂猜他是不敢告诉林春杏来找自己了,才只能等晚饭后自由了才跑来,没忍住在心里腹诽了亲爹几句,媳妇儿娶得多又管不好后院,让这么小的孩子跟着为难。

程颂关心了一下程胜读书是否吃力,鼓励了几句之后又叮嘱他那些杏干杏仁每日不可多食,对身体不好还容易蛀牙,每日饭后最好都刷遍牙,晚间若饿了吃过宵夜也要刷牙。

一番话听得程胜频频点头,觉得大哥是真的关心自己,次次的叮嘱都是确为自己好,从未像母亲臆想的那样打压挖苦自己,也没有一丝把自己当作家产争夺对手的意思,不知母亲何时才能明白这些。

下午程颂到的时候程父去上肥田课了,刚听程胜说晚饭是和爹娘一起吃的那就是回来了。

三四个月没见了,程颂没等召唤,主动去给亲爹请安了,空着手。

“学田的上等田能涨三成?”

听大儿子说肥田法子已经在学田试过,程父也顾不上端架子了,紧了两步走到程颂身前追问道。

“是,若是地力不足的田地,四五成都有可能。”

虽然家里田地收入都是祖母管着,但程父是独子,家业早晚是他的。

程家收入只有两间铺子租金和地租,每年的进项差距不大,若是收成涨了,那将来能落在自己手里的银钱肯定也就涨了,程颂当然明白亲爹在激动什么。

不过田地增产收益的不止是主家,也有佃户,程颂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玩笑,爹让他把肥田步骤仔细讲讲也没嫌麻烦。

一番罕见的父慈子孝结束后,程父被大儿子描述的增产前景激发出了有生之年最大的工作热情,扭头就吩咐林春杏给自己备些行李,准备去乡下自家农庄住上几日,亲自监督施灌肥料。

程颂对程父的决定也挺满意,爹这是长进了!

至于林春杏翻了多少白眼,程颂没闲心介意,只当她眼抽筋了。

在家只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程颂就带着画砚回了学田。

农假马上就结束了,他也得收收心准备读书。

今年是大比之年,八月份的乡试六月就开始报名了。

虽然县学里都是备考院试的学子,离乡试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三年一次的大考还是会影响大家的学习热情,刚开学就迎来了一波内卷热潮。

“怎么你也在背书?”

开学第二天,章清大惊小怪的问陈卓,平日午饭后的空闲时间陈卓若伏案都是在抄书,此刻他桌上摊着的居然是圣贤书。

“假期中忙着抄话本,耽误了不少功夫,现在赶着补一补。”陈卓微笑回道。

“那你现在不抄话本了?”

“这几日先安心读书,多亏颂弟收的竹签多,家中近日宽松了不少。”

程颂没和章清谢驰提过他家做竹签的事,是刚才在饭堂陈卓与他们坐到一起时自己说起的。

读书人的清高有时候严重地莫名其妙,本来就有不少人瞧不起他抄写话本,要是再被他们知道家中给同窗做工,难免又惹来不少议论。

程颂没有声张自然是为了顾全他的面子,他自己也没必要宣扬,不过章清谢驰与程颂关系近,这两人的性格陈卓也挺欣赏,就没避着他们直接说了。

打从接了做竹签插花杆的活儿,他也留在家中日日帮忙,除了打磨,其他的削劈煮烤都不算精细,他也能上手。

他抄一本志怪小说只能挣两百文,而且抄书要求字体工整,以他的速度一本小说至少要抄写四五日。

现在家中一日能磨出六七百根竹签,七八十支木簪,收入六百多文,虽说为了赶工还请了两个人打打下手,但大头还是他家挣的。

趁着程颂现在生意好,全家都抢时间想多做些,连两个妹妹每日从作坊下工回来都会跟着帮忙。

“黎案首今年秋闱可会下场?”

问完了陈卓,章清又跑到程颂桌前闲话。

“不会,黎兄去年才过院试,说是要安心多读几年。”

同样的问题开学前程颂已经问过黎仁诚了,怕他被自己拖累的没空读书,耽误乡试。

“我本就没打算今年下场,能参与颂弟张罗的这些买卖于我也是涨了不少见识,而且借此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生活,我心中也少了许多牵挂,所以不止是没有耽误,反而要感谢颂弟帮忙让我读得更为安心。”

这是彼时黎兄给他的回复。

感动加上被夸得害了羞,程颂当场就红了脸,对黎兄的好感又蹭蹭蹭爬升了一大截。

“少爷预考就参加了三次,院试还不知要耗费多少年,黎秀才定是怕自己中了乡试就得进京参加会试,留少爷一人读书更加无望,想着至少陪咱们少爷考两次院试,这就是挚友了。”

当天晚间,画砚和梁家兄弟悄悄聊着睡前小话。

“我也听父亲讲过,科举之路确实艰辛,少爷三次就能通过预考已经是难得了,黎秀才兴许真是文曲星下凡。”

梁言附和道,他也很喜欢黎秀才,不舍得他太快考走。

在采摘小队这群孩子眼中,黎仁诚学识傲人、样貌出众,尤其开了小课堂之后日日领着他们诵读识字,严肃中不失温和,绝对是偶像一般的存在。

不过相较黎仁诚,程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丝毫不逊色,甚至还隐隐略高一筹,毕竟学识深厚就是像空中浮云只能仰望,但厨艺高强就实在多了!

每逢小东家掌勺,孩子们连胭脂桃都不馋了,都留着小肚子等着吃肉!

“黎秀才要走吗?”

梁文不太明白两人话中的含义,以为黎仁诚要离开学田。

“现在不走,等过两年黎秀才考中举人,肯定要走的。”画砚说。

“那少爷和画队长走吗?”

“我肯定是跟着少爷,他日买卖做大了,少爷早晚也会走。”

“买卖做大?少爷不考院试了?”梁言惊讶道。

“自然要考,只是我看少爷做买卖的本事的比考科举大多了,早晚能去云州府开铺子。等将来黎秀才真去了京城考状元,保不准少爷也要跟去卖豆干!”

三个孩子越聊越嗨,夜深人静,悄悄话全传到隔壁程颂耳朵里了。

凭什么黎兄去京城考状元,你家少爷就只能去卖豆干啊!!

程颂本来很困了,却被飘过来的小话整得越来越精神,等隔壁孩子都睡着了,他的思绪反而愈加复杂。

程颂对于科举没有执念,只是他穿过来的时候才十五,现代法律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年纪,不用别人问自己就默认应该继续上学,就算办了作坊也不能辍学啊。

这时候虽然没有读书年纪的限制,可科举的尽头是入仕封官,程颂当初连考公都没想过,对他而言,入官场人事繁杂,比进考场还让人头疼,这科举一直读下去路向何方其实并未深思过。

不过他才选了算科就放弃读书别说自己有些不甘,对祖母也不好交代,更对不起黎兄这段时间的用心指导。

一番晕头转向的思索之后,程颂决定还是先认真上学,反正几样买卖最近都以生产制作为主,连辣椒西红柿也都是刚种下去,应是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县学开学之后,绢花制作有黎大姐盯着,制糖院子帮工都知道有事去找黎秀才拿主意。

采摘小队就更稳定了,每日识字、吃饭、做工,动脑又动手,不大点儿的孩子比大人们还忙,而且画砚和四个副队长都挺胜任,确实是程颂能够安心读书的局面,至少在六月底与方四爷的会面到来前他都打算老老实实按时上下学。

可惜学习计划永远都是最脆弱的,好好读书的决心下了不到五天,程小少爷就突然事业心爆棚,准备亲自去云州府开发市场了,而起因只是一件所有人眼中连谈资都算不上的小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