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56章 水果

第56章 水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能是文集太多挑花了眼,到了程颂提醒他们该去吃饭的时候,黎仁诚和章清谢驰也没选好,干脆先离开,反正还要在府城呆上几天,买书也不急于这一日。

从书肆出来,经廖阔引路,几个人直接去了九香楼。

据说九香楼与唐家酒楼在府城的名气都不小,称得上齐名的馆子。

可惜这些人被程颂的手艺养刁了胃口,只能说味道还不错,但并未尝出什么特色。

“一斤杏仁二百文,二斤四百文,三斤六百文……十斤,哥哥,十斤杏仁两千文对吗?”

吃饱饭的梁文掰着小手问哥哥自己算得对不对。

程颂他们出发前,采摘小队的孩子们刚开始学记乘法口诀,梁家兄弟比他们早学几日已经都会背了,只是梁文背得明白用起来还不熟练。

梁言用杏仁的价格给弟弟出过算术题目,所以现在这小不点儿听说了什么新价钱就爱用杏仁换算。

刚才在书肆听少爷说印了黎秀才文章的书卖二两银子一本,酒楼的这道蒸黄鱼也是二两银子一盘,孩子就开始给自己出题了,一本书一盘鱼能买多少斤杏仁。

“对,十斤杏仁两千文,二两银子。”

梁言耐心回答弟弟,同时提醒他声音小一些,莫要打扰了少爷他们说话。

程颂他们也在聊这盘鱼。

云州虽然通了运河,但离大海怎么也得远隔千里,这野生大黄鱼就算是游岔了道,也挺不到云州吧?

程颂看着盘子里的鱼头,惊叹这条鱼玩命赴死的生命力。

“听说这鱼是打捞之后用海水养着,或者用冰镇着,沿途不断换水换冰,一路用快船运来,四五日就能到云州,即便如此也要损失一半以上,所以价格比运河捕来的鱼要贵上许多。”

运送的方式廖阔也是听别人说的,不好说真假,只知道这新鲜的海鱼味道甚好,特意点了让程颂他们尝尝。

运河的鱼一条几文钱,大一些也就十几文,二两银子一盘自然算得上高价,可如果运输真的如此困难,那也贵得也很有些道理,章清听罢附和。

廖阔点头,说如今云州府爱吃海鲜的富人多,那些船主费了大力运来也无需担心销路,现在的季节日日都有不少运鱼船靠岸,各种鱼虾蟹下了船当日就都上了餐桌。

程颂跟着称是,他可没觉得这鱼贵。

野生大黄鱼啊,就眼前这条大小的放在现代怎么也能卖到七八千,而且现在的海水可是完全无污染,美味又安心,二两,绝对值。

听梁文叨叨杏仁,廖阔也想起来了,问程颂他能不能买一些杏干杏仁给家人尝尝。

“自然,这杏干杏仁本就是打算卖的,只是小弟此行带的不多,等回客栈装上一些,明日给廖兄送到书肆可好?无须买,就当酬谢今日廖兄请客的回礼。”

“多些小郎君。”

廖阔听了高兴,也没客气,直接向程颂道谢。

说到卖杏干,廖阔建议他们可以去今日提过的李记果子行试试。

“李家不仅开铺子,在城外还有果园,若是搭上他家的关系,这杏干杏仁的销路定是不愁。”

“出门前祖父让我带了他的名帖,说是来云州若有难处可以去找几位祖父的故友相帮,我可以陪程兄去拜访几家,像是望景楼的唐家都与祖父有些交情的。”谢驰跟着说道。

自县学相识后,他亲眼见证了程颂制作肥料助力田地增产,开作坊高价雇佣佃农,不久前又听说他接收了不少因暴雨受灾的难民做工,不仅给工钱还包了整日饭食。

这一桩桩数下来谢驰受到的触动不小,就连祖父也称赞了程颂所为称得上义举,所以才会将自己的名帖交给孙儿,嘱咐他若是程颂有困难要尽力相帮。

程颂听罢心中感慨,且不谈谢驰祖父的一番善意,仅谢驰的态度就足够让自己感动了。

他们几人中,最严肃内向的其实不是黎仁诚,而是话更少的谢驰。

虽然他怼起章清来几乎不留情面,但平日在县学里却很少与同窗闲谈,高谈阔论更是从未有过,多数时间都在闷头读书,只有在讲授策论的课堂上与人有过几次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的辩驳,言语中将他骨子里的耿直展现得明明白白。

与祖父来云州都不愿去府学露脸,这样性格的谢驰却肯舍出面子拿着祖父的名帖陪着他去推销卖货,这让程颂如何不感动。

要不是怕吓着他们,他都想给小谢驰一个大大的感谢拥抱!

不敢拥抱,程颂只能以茶代酒向廖阔和谢驰表达了谢意,还说若实在不好找销路一定找谢驰帮忙,不过现在他们刚来,还是要先摸摸府城的情况,靠自己试一试。

在九香楼外与廖阔告别,几个吃饱了撑着的长宁小郎君决定步行回客栈,顺便逛逛晚间的云州城。

队形依旧是章清谢驰打头,四个孩子走中间,陌生地方路上人多,更要注意安全别走丢了哪个。

“颂弟打算如何做?”

走在程颂身侧,继续聊着杏干的买卖,黎仁诚问起程颂的打算。

“明日先去果子行杂货行逛逛,府城的这些酒楼、茶馆既然都卖蜜饯果盘,那就也去拜访一下,不瞒黎兄,小弟也无甚好法子,只能先上门推销。”

程颂穿越前美食没少做,但买卖确实没接触过,一时之间哪能想出太好的办法,在现代他还能支个手机上直播试着卖,可在眼下的大琞云州府,只得一家家上门问。

除此之外,倒是还可以租地方摆个试吃的摊子,可杏仁杏干不像辣豆干,一罐辣酱能炒出几十斤豆干,随便尝也没多少成本。

杏仁杏干数量有限,就府城这份热闹,他们带的那点儿货怕是摊子摆不了半个时辰就能被扫光了。

而且他们居住在长宁,在府城摆了摊子也无人经营,所以还是优先寻找大客户,做批发的买卖更合适,赚钱的速度也快。

上门推销?黎仁诚默念,颂弟偶尔冒出的这些说法总是有些意思,虽然从未听闻,但遣词用字并不艰涩,说起来既通俗又新鲜,尤其易于理解,无怪乎不识字的佃农灾民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乐意与他说话。

比起动不动就爱引经据典、讲起话来时常令听者如坠云雾的读书人,颂弟说话的方式既亲切又直白,正如他自己所言,说话要让对方听得懂才算“有效沟通”。

六月天长,铺子关门晚,晚间大街上的人也不少。

大琞的很多律法承袭前朝,晚间也有宵禁的规定,但执行得并不严格,尤其京城以外的地方,近乎形同虚设,商业发达的州府几乎都有热闹的夜市。

云州府的夜市在哪他们不清楚,只是顺着回客栈的方向一路闲逛。

李记果子行虽然不顺路,离着客栈也不算远,找人问过路后,他们决定绕过去看看。

“红杏一斤五文,金杏六文,紫李八文,胭脂桃十文,盘桃和白桃都是十五文,水蜜桃十八文,石榴贵些,小的二十文一斤,大的三十文。”

李记果子行的货品果然种类齐全,比起长宁的铺子琳琅满目得多,不要说几个娃娃看花了眼,就连章清谢驰都有没见过的水果,不住地左看右问。

伙计很热情,给这一队小郎君挨个报价一点不烦。

程颂的惊讶也不小,这些水果他倒是都认得,只是没料到大琞能有,名字也有些新鲜。

比如白桃不是白色的桃,而是类似油桃的品种,没有毛。

盘桃与后世的蟠桃类似,都是扁桃,淡粉色,没有超市里的蟠桃那么红。

石榴的样子倒是变化不大,就是个头小点儿,所谓三十文一斤的大石榴也就是成人拳头大小。

“这是何物?树枝还是粮杆,这也是卖的?”

耳边穿来章清问话的声音,程颂跟着扭头,只一眼就惊了,什么粮杆,这这,这是甘蔗啊大兄弟!

伙计倒没笑话章清,这东西也是近两年才从南边运来,本地不认识此物的人多了,笑着回话:

“回公子,这是甘蔗,走运河过来的南边水果,汁水甘甜,只是咬起来费牙口,幼童与老人最好不要食用。”

“价钱呢?”程颂问。

“十文一斤。”

十文?

一百斤甘蔗在现代也就能制出五斤红糖(沙糖),照现在的设备和工艺,程颂估计一百斤甘蔗能出三斤多沙糖就算高产,而且后世的甘蔗是改良品种,含糖量肯定比现在的甘蔗高。

一百斤甘蔗一千文,长宁的沙糖两百文一斤,一千文的甘蔗制出的沙糖才卖六百文,这不是妥妥的有病买卖吗?

不对,程颂反应了一下,据说制糖坊都有自己的甘蔗园,那成本自然不是十文一斤,而且二百文已经是长宁铺子的零售价了,制糖坊的出厂价定然低得多。

他假设沙糖出厂价一百文一斤换算了一下,甘蔗要低到三文一斤才能平掉原料成本,还有人工和运输费用呢,看来甘蔗的价格只能更低,制糖坊的利润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高啊。

算到这里,程颂得出了一个想当然的结论:制糖坊仅靠卖沙糖赚钱利润太低,所以扩充了甘蔗园,多种了甘蔗卖来挣钱。

自以为想明白的程颂上手开始挑甘蔗,此时的他肯定猜不到自己这一番闭环推演从过程错到结论,不仅没一处猜对,还令他在接下来的一连串操作中将南边的大糖商们得罪得结结实实。

不过那都是后话,眼下的程颂眼里只有甘蔗,能制糖的甘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