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73章 努力

第73章 努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场说不清哪里特别,却前所未见的白听诵读课成了近日长宁县城最热门的话题。

“李兄,那日诵读课你也去了?是否真如传言所说,就是一名学子带着读了一遍书?”

某间茶馆中,几个相熟的友人正聚在一起闲聊。

“是,听说那领读人是县学的学子,人也年轻,称得上有几分俊朗,书读了三遍,那名学子还演示了一遍书写,字写得也不错。”

“你这人,倒是夸起那学子了,只一个多时辰,他就能将那识字书写上一遍?”

“非也,不是全书,那书不是看图识字嘛,当日只写了与图对应的单字,后面附上的词句已经提前写好了,那学子只作领读。”

“你又不是不识字,买本书回去看看即可,为何还要去诵读?”桌上另一人也问了。

“那书是我家娘子买的,诵读课也是她让去的,说那书编得甚好,非让我带着大郎二郎去诵读。”

这位姓李的仁兄也是一脸无奈。

“那书有甚好?我也看了,内容十分浅显,倒是图不错,那诵读课又读不了图。”

“不是图,她说是那书中的道理好。”

“道理?那书中有甚的道理,论道理一本识字书还能强过圣贤经典?”

桌上几人对这个说辞多是不屑。

“少与主动搭话的陌生人多言,不论饴糖果子,凡吃过甜食就要漱口,每日睡前要刷牙,若玩乐游戏后出了大汗,不可食用冷水,须小口饮温水,对,吃饭前如厕后须要仔细洗手。”

李兄将他娘子划的重点拣了几样分享给了同桌好友。

“你这人,吃茶说什么如厕。”

“不过这道理,似真是有些道理。”

“这识字书有些意思,我也去买一本,我家那小子甚是淘气,须让他读读,我这就去书肆。”

这人说完就要起身告辞。

“急甚,买识字书不用去书肆,前面不远章家肉铺就有卖。”

“肉铺?”

……

坊间的评价暂时传不到程颂耳朵里,他正忙着装书上车去合山。

章家的合山分店明日就开张,程颂也没问梁言的想法,这孩子懂事,问了估计也说不去,怕给他添麻烦。但那毕竟是自己家,哪有不惦记的。

程颂听章清说了开张日子就决定带俩孩子跑一趟,铺子对面就是合山书肆,正好再带些识字书过去售卖。

黎仁诚怕他晕车难受,说自己也去却被程颂拒绝了。

绢花卖出之后,程颂给黎母送去了三百两银票,说是给她和黎家大姐的奖金。

黎母哪能收程颂这么多银子,当时就拒绝了,说她们与其他女工一样,当月工钱翻倍就足够了。但程颂铁了心要给,一副黎母不收他就不走的耍赖样子,最后还是黎仁诚出面替母亲收下了又谢了程颂。

程颂松了口气,把钱送出去就好,如今既然买卖好起来了,就绝不能看着黎兄再为挣钱操心。

这人天赋、志气和努力都不缺,就应毫无顾忌地一往无前,为他助力也是自己的梦想之一,哪用什么道谢。

可惜程颂这口气还没松彻底,就被黎母的几句话惊吓了一把。

按黎母的意思,如今家中即使没有这三百两银票,收入也比以前强得多,无需黎仁诚再耕种学田贴补家里,想让他去府学专心读书。

听了这话,程颂当时就蒙了,黎兄去府学?那自己呢?他还没顾上在云州买房啊!

幸好黎仁诚直接拒绝了母亲的提议,说自从全家搬来学田,他不仅少了许多负担,心里也十分踏实,去了府学又要继续惦记家中,倒不如现在这样安稳。

而且如今程颂的生意需要经常往来云州,他可以随时搭车去府学讨教功课,两日就能往返,十分便利,让母亲不用挂心。

黎母听儿子说珍惜家人团聚的生活,便不再劝了,其实一家人若能像如今这样把日子过下去,她也就知足了,中举做官不是能强求的事,交给儿子自己作主吧。

回到秀才院后,黎仁诚一眼看出程颂的心思,又给了他句安心话:“颂弟无需挂心,乡试前我会一直住在学田,如今这些事,于我而言并非负担,反而甘之如饴。”

这话听得程颂心中感动,但也琢磨着不能事事依赖黎兄,才会坚持自己去合山,让他能多些读书的时间。

“少爷,我们把识字书带去合山,那诵读课要如何安排?”骡车上,梁言问道。

“除了长宁,其余地方当下都是只能卖书,合山还算近处,我们把下次诵读课的牌子也挂出去,若是有人不嫌路远辛苦就来趟长宁。”

程颂撑着下巴回道,刚出来不久,他还没什么晕车的感觉,不过梁文已经歪倒在垫子上了,兴许是年纪小,这孩子几乎次次坐车都能睡上一路,愣是把骡车睡成了摇篮。

“我听说县学九月农忙还会放假,那时可以请陈郎君去合山诵读吗?”

“嗯?应是可以,回去后咱们安排一下。”

程颂对梁言笑笑,这孩子的乡土情还挺深,这是惦记着想让合山的乡邻也有个识字的机会呢。

“多谢少爷!”

梁言也笑了,少爷一向说话算话,两月后诵读课一定就能开到合山了!

……

识字书定价二百文,给长宁的三家铺子的批发价是一百五十文,比给方四爷的价格高了不少,那三家离着近没有运输成本,程颂就把自己的利润多留了些。

给合山书肆的三百本是自己雇车运来的,也是一百五十文,不过程颂和书肆老板讲好了,若是卖得好他自己去长宁进货,就再给他便宜二十文。

这个价格也是程颂反复思量过的,按说同是外地商人,给合山书肆的价格也应是八十文。

但一来有方四爷包销和赊了绢布,绢花生意才能这么快有起色,冲着这份情谊,给他的价格低些也是应当。

二来合山有码头,商人往来多,若是这书肆只加五文十文的直接做了批发,那多数商人就很可能不愿去长宁了。

哪怕力量微弱,程颂还是希望自己的这些买卖也能盘活一下长宁的商路,便只能如此定价。

好在合山的书肆老板对价格十分满意,当日就按照程颂提供的模板,把新书上市的牌子摆了出去。

与书肆老板谈完,程颂就带着梁言梁文回了家。

食铺与布铺的布置自然不同,但因为是修房,屋子的整体格局与之前差别不大,而且章家也按照梁言的意愿,把不租的三个房间锁好了,除了定期的打扫,不会让人进入。

五月随少爷回家时,铺子里还是一片焦黑,如今的样子已是焕然一新。

布铺改成了饭铺,自己也从少东家变成了小房东,此刻的梁言心中十分安稳。

虽然家里的房间保存完好,靠着铺子租金也能保证自己和弟弟的生活,但梁言还是更愿意继续跟在程颂身边做个小账房,这样的日子,安心,满足,充满希望。

……

去合山之前,画砚听了少爷的话,头一次没跟着,被留下盯着杏干制作,给黎秀才当个帮手。

山杏和云州买来的红杏金杏都已经过季了,为了让采摘小队不失业,程颂本打算做些胭脂桃干。

他都想好了,桃子过季就做梨干海棠干,总之会让这些娃娃们安心在这儿读书做工吃饱饭。

结果上月底王止从云州给他买回了一种香杏,说是云州码头的商船从东边州府运来的,是种晚熟的品种,六月中旬才开始成熟,果期会持续到七月底八月初。

这香杏虽不够红艳,但汁多味甜,杏仁的味道尤其好,只是价格略高,从码头批发都要十文一斤。程颂尝过之后就让王止开始进货了,杏果贵有什么,做成杏干更贵不就行了。

于是刚开始没几天的胭脂桃干制作就被紧急叫停了,做好的也不够卖,程颂做主都留下了,给自己和孩子们当零食。

画砚检查完今日晒好的杏干后,就端了两碗酸梅汤回秀才院了。这几日少爷和黎秀才不知怎么都迷上作画了,尤其是他家少爷,画技明明是仅次于学业的又一大短板,他又不考画科,弄不清整日里提个画笔是在较什么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