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着说:“听起来是不是就有一种高贵感?一个小罐,里面承载的不是普通的果酱,是艺术,是生活哲学。想想看,当人们一边嚼着面包一边抹上小罐酱时,他们会瞬间感觉自己在欧洲古堡喝下午茶,而不是在家里凑合吃早餐。”
中也忍不住低声嘟囔:“……真会吹啊。”
我假装没听见,继续扩展思路:“不过光有果酱还不够,我们手上现在有酿酒的能力了,我打算再打造一个顶级酒品牌出来。一个能够让人喝一口就觉得自己被提升了阶层的高端酒。”
太宰笑得更开心了:“哎呀,这可有趣了,叫什么?‘小罐酒’?”
“哈哈,‘小罐酒’?那不就跟小罐酱一个路数了。”乱步哈哈大笑。
我耸了耸肩:“名字可以再想。但思路就是这样的,我们要把酒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一种可消费的高端概念。人们不是在喝酒,是在喝他们想象中的‘优雅生活’。
此话一出,气氛瞬间微妙起来。太宰眼中闪着好奇的光,显然在脑中脑补着什么有趣的东西。
“品牌名呢?”太宰眼角带笑,手上已经掏出了小本子,“广告语怎么定?快说说,我先记下来。”
“品牌名要文艺,广告语要老土但高大上,包装要一看就是能送礼专用。”
我顿了顿,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慢条斯理地说,“我们就叫它——‘沢台酱香’!”
太宰抬头,目光炯炯:“‘沢台酱香’?”
“没错,听起来是不是就有那种古老传承的调调?广告词都想好了,‘沢台酱香,酿造家的味道,承载一代人的记忆。’这是不是显得更稳重、耐人寻味?”
“然后呢?”乱步一脸期待。
“然后,”我一挥手,像在描述一场电影的高潮镜头,“镜头转到一个老酒匠的身影,他在微微泛黄的灯光下酿酒,满是岁月痕迹的双手捧起酒杯,眼中满是执着和骄傲。他缓缓说道——”
“‘只为这一壶传世好酒。’”
镜头接着扫过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酒坛,背景出现一块泛黄的木牌,上书“日本百年老匠”五个字。随后旁白低沉有力地响起:
“沢台酱香,秉承百年匠人精神,酿造跨越世代的醇香。”
话音刚落,乱步直接笑趴在桌子上。太宰一边笑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着:“不错,不错,有代入感。”
我没停,继续加码:“然后镜头切到中原中也走进一家高档居酒屋,一脸认真地举杯细品,接着点头自言自语:‘确实好酒。’
镜头再转到森鸥外,这家伙带着墨镜假扮美食评论家,捧着沢台酱香一本正经地说:‘我尝过不少名酒,这款确实有独特的风味。’
接着,一个网红主播在直播间里高呼:‘赶紧买,喝了这个我感觉好运连连!’
最后定格在秋叶原的女仆端起酒杯,笑得甜美又魔性:‘哇!这酒,真的很可以!’”
太宰的笔记几乎要跟不上我的脑洞,而中也已经青筋暴起,额头隐约能看到“忍耐”两个大字。他终于忍无可忍地一拍桌子:“我拒绝!”
“哈哈哈哈哈!”乱步笑得快趴到地上了,“你不觉得这个设定很有趣吗?哈哈,太经典了!”
“这句绝对保留。”太宰偷笑。
我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嘴角微微一扬:“就这样吧,我们的果酱和酒双线并进。”
白沢小罐酱,大师作。
沢台酱香酒,一口封神。
罐头配酒,农场配梦,员工配劳苦,我配财富。
“再下一步,”我靠回椅背,环视一圈,语气悠然又带着几分得意,“就该征服东京湾了。”
此话一出,四周安静了几秒,接着乱步第一个开口:“咱们要怎么征服?让□□小弟都改行当农民吗?”
“当然不是!”我轻轻敲了敲桌面,把大家的目光重新吸引过来,“我们的目标,是把白沢果酱和沢台酒送上东京湾的每一张高级餐桌。什么领导应酬、上司宴客、岳父庆寿,统统都用我们的产品。”
中也皱眉:“送岳父用咱们的酒?”
“对呀!”我一本正经地点头,“想想那些场景吧:老板在年会上一边举杯一边对下属们说‘这可是我女儿婚礼上的用酒’,上司带着部门小组喝一口后赞不绝口,岳父大人生日宴上收到白沢特制果酱礼盒,乐得直夸‘年轻人有品味’。然后呢,他们都会问‘在哪里买的?’”
“然后呢?”太宰慢悠悠地接上话。
“然后他们就会一批一批地来买啊!”我咧嘴一笑,“试想每一位领导宴请时,都能从口袋里掏出一罐白沢果酱,随手往餐桌上一摆,说‘这是我岳父生日那天尝过的果酱’,别的菜都没动,果酱先扫光了,这场面多有说服力!”
“领导的领导,岳父的岳父,都是我们的潜在顾客。谁还能抵抗这样的连锁反应?”
我指着桌上的产品样品,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些:“想象一下,那些名流宴会上,领导们觥筹交错时,提到自己用的果酱是‘白沢小罐’,用的酒是‘沢台酱香’,立马成为话题中心。
“至于为什么会买?”我轻轻一笑,“因为他们早就记住了:送领导,送上司,送岳父,都选白沢小罐和沢台酱香。别人送烟酒,他们送果酱加美酒;别人送昂贵的手表珠宝,他们送既优雅又独特的果酱礼盒。大家互相比着送礼,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购买热潮。”
说到这里,我靠回椅背,语气轻快地总结:“所以说,送领导,送上司,送岳父,都用我们的酒和果酱——这一条推广线,谁也挡不住。”
嗯,真不错。我点点头,心里对自己的计划又多了一分自信。
在横滨,我决定给沢台酱香酒打造一个真正高端大气的形象。广告片的基调是金碧辉煌的奢华风:深沉的金色主调、尊贵的红色点缀,外加低沉的大提琴配乐,再辅以一位穿着精致西装的模特优雅地举杯,轻轻一抿,随即露出微妙的笑容。旁白简短有力:“沢台酱香——传承百年,尊享一杯。”
宣传画则以简约大气的风格为主,纯白底色中央是一瓶设计感十足的金色酒瓶,四周点缀着几片艺术化的葡萄藤叶,广告语写得极为简单:“沢台酱香——贵,不止如此。”
但事实证明,奢华路线的起点,往往伴随着波折。
宣传一经发布,横滨的社交媒体圈顿时炸开了锅。原本我期待着满屏都是“高端”“奢华”“想试试”这样的好评,结果评论区的画风彻底跑偏。
“哈哈哈,这广告也太搞笑了吧?什么传承百年,就这?”一条高赞评论下面堆满了附和的表情包,有人甚至P了张图,把金色酒瓶改成了一根加长的黄瓜,配文:“传承百年,一口嘎嘣脆。”
另一条热评更加直接:“沢台酱香?什么傻子会买这个喝啊?有钱没地方花吧?”
没多久,一个网友自制的恶搞视频开始疯狂转发。视频用的还是我们广告的背景音乐,但画面已经完全被二次加工,甚至做成了搞笑玩梗视频。
有人模仿广告腔调嘲讽:“沢台酱香,贵,不止如此。还傻,不止一点。”一时间,所有人似乎都在笑话这款酒的价格和广告语,甚至有人发起了“横滨最蠢广告投票”,沢台酱香榜上有名。
这种负面舆论迅速蔓延,令我始料未及。看着网上的调侃和恶搞视频,我从最初的愤怒渐渐冷静下来。被群嘲的感觉当然不好受,但我知道。
被黑,比没有关注好。
最惨的广告就是无人问津。
尽管现在是群嘲的局面,但人们至少开始谈论它了。即使是恶搞,也意味着酒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奢华广告引起的波折,反而让沢台酱香成为了横滨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甚至吸引了一些猎奇心理的潜在消费者。
“所以……它到底贵在哪儿啊?”
“有没有人真喝过啊?到底味道怎么样?”
“虽然贵得离谱,但是包装确实挺好看的,送人好像还行?”
于是,我决定暂时按兵不动,观察这场“群嘲风暴”接下来的走向,同时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将这些负面热度转化为销售热潮。
自从那支高端奢华的广告上线以来,我们的品牌认知度的确是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走在横滨的大街小巷。
可是,尴尬的是,这种“认知度”并没有真正转化成我们想象中的销量增长。
广告带来的只是一波微乎其微的涨幅。虽然评论区里挤满了“贵妇必备”的吐槽,但实际购买的,除了森鸥外那帮被“强制消费”的下属,其他人要么看看热闹,要么跑到店里摆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转身去买了一瓶更便宜的普通酒。就算有些人确实掏钱买了沢台酱香,他们的评价也偏向“尝鲜”或者“图新奇”,并没有持续购买的动力。
更糟的是,广告投入的钱就像倒进了无底洞。那支广告看似“高级”,但每一个镜头、每一句旁白、每一个背景场景都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拍摄时光请演员就花了一大笔;为了确保画质的“奢华感”,后期制作也一再追加预算;再加上播放时段是横滨最黄金的时间段,费用高到让我头皮发麻。
而且不仅仅是广告。为了维持品牌形象,我们还增加了生产投入。酿酒设备更新了两批,酒窖扩容,包装瓶从普通玻璃换成了带金边的定制款,甚至连瓶盖的密封圈都换成了进口的食品级硅胶。这一切看起来的确让沢台酱香更有“档次”,但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
最直观的问题摆在眼前: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赚来的每一笔钱都立刻投入到再生产和广告中。短短一个月,账上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生产线依旧在转动,宣传仍然在烧钱,但账面上的余额却逐日减少。每天打开财务报表时,我都有一种心跳漏半拍的感觉。
“资金链断裂”这个词以前对我来说是财经新闻里的冷冰冰术语,现在却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再多烧几天的钱,我的农场副本可能就要因为断粮而彻底瘫痪。
站在仓库门口,看着一排排码得整整齐齐的高端定制酒瓶,我内心五味杂陈。这些瓶子在灯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嘲笑我:“你花了这么多钱,让我们看起来这么漂亮,可惜没人买。”
而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