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123章 新销路

第123章 新销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完程颂的打算,李老板等人瞬时傻了眼。

水泥路直通学田?那他们想借光走一走岂不是还得绕道。

诚颂作坊里那些货都紧俏得很,为了不耽误抢货时机,客商们自然吃住在程颂的客栈里更便利。

客商无需进城就能提货走人,那就连他们的店门都不会路过,更何谈做成买卖。

程颂是答应修路了,但这路要真按他的意思修了,其他人的生意怎么办?难不成他们都去学田摆个摊?

这哪是便利通商的新路,分明是要断了他们财源的绝路。

看热闹的富商财主们立时坐不住了,劝说程颂再考虑的,指责那几人小气的,请县令大人做主修建官道的,刚刚还只有程颂赌气画饼的厅堂,一时间变得很是热闹。

单筠也看不惯李老板几人的做派,算盘打得实在难看。逼得程颂把话说到这份上,他都替这些人害臊。

可若是自己现在张口劝说程颂,难免有偏袒这些富商的嫌疑。正犹豫间,黎仁诚开口了,却没看向其他人,只是对着程颂建议。

“比起修路,把作坊搬去云州更为便利。如今到作坊买货的客商多是从云州来的。作坊用到的原料也有不少需要从云州码头运来,这一来一往间耗时长费用高,搬作坊比修路花费低得多,用不了十日就能忙完。”

!!!

如果说程颂的主意是气人,黎仁诚这建议就是吓人了!

刚刚那李老板都说了,他客栈里九成的客人都是来找程颂买货的。若是没了这些作坊,那这九成的客人不就跟着没了,就算他们把水泥路修起来,能涨的人气会有多少,等其它县城也修了水泥路,那优势就更没有了。

富商们刚才劝程颂再考虑时还有几分和稀泥的架势,现在可是真心实意地怕了。

在座的不少人都认得黎仁诚,知道他与程颂关系甚密,万一程颂把这话听进去真搬了作坊,他们找谁哭去啊。

连主簿和县令都是心中一惊,这黎仁诚不劝说程颂就罢了,怎么还煽风点火呢?

平日里那么稳重的一个人,落井下石起来丝毫不手软啊,还一点不带藏掖,明晃晃就把话撂出来了。

程颂抿着嘴使劲不让自己笑出来。虽然不愿黎仁诚介入今日的争执,但看着眼前这些人的急切,心里还是忍不住地得意。男朋友真会说,看把这些人吓的,着实解气!气死你们!该!!

“咳咳……”

上座的单筠也不端着了,怕自己再不开口今日的主题就要改成为长宁的发展重新找出路了。

程颂以为黎仁诚是帮自己吓唬人,单筠却是真心实意怕那些作坊真搬了。程颂又不是在长宁挖矿,搬不动矿山换不了地方。他那几样买卖,核心竞争力就是他自己,随便挪窝没难度。

黎仁诚最迟后年就要考乡试,依这两人的关系,单筠有预感,黎仁诚真考上了,程颂也得跟着走。想多从他身上借力发展长宁,这一两年就是关键。

“还是要将官道修成水泥路。这路是为便利两地百姓修的,不能因为找程颂买货的人多就让他一人掏这修路钱。相反,长宁能有今日局面,诚颂作坊的贡献最大。冲这一点,修路钱他就是一文不出也是应当。”

募资前,单筠先对刚才这出道德绑架表了态。

见县令明显是向着程颂,李老板等人自然不敢再废话。刚才沉默的众人脸色也不甚好看。

程颂的买卖对长宁的发展有多重要城里的百姓都清清楚楚,更别说他们这些商人,为省几个修路钱把人气跑了,上哪儿买后悔药去。

“大人所言有理。今年长宁热闹,借程公子的光,我铺子里的货也多销了不少。修水泥路我认捐三千两。”

说话的就是秦年丰。刚才的热闹这人并未参与,此刻开口既打脸了那些想慷他人之慨的算计,更是给了县令台阶,把局面转回到了募资修路上。

按说这种场合秦年丰应该是压轴捐款的。既然担了首富的名头,自然要等其他人都捐了,他再多加几成。结果为了给单筠圆个场子,他倒成了第一个报数的。

秦年丰说完,后面的人即便不会超过三千两,也不好差得太远。

那些本来想好就捐个二三百两的财主们都快怄死了,刚才还在心里给李老板助威,现在恨不得摁着他给程颂道歉。

单筠开口了,程颂肯定会给面子。他先冲着秦年丰抱了抱拳,敬了句秦老爷仁义,之后表示自己也捐三千两。

不过他捐的不是银子,而是按市价打了九折后价值三千两的水泥。

如果没刚才那出,程颂想好的是八折,临时涨价的这一成算是给自己和黎兄的安慰红包了。

有了两个三千两带头,后面的募资很是顺利。多数都在两千两左右,最少的几位也捐了一千五百两。

募资总额比预计多了不少,单筠和主簿心中俱是高兴,当下和程颂定了水泥,决定明日就招工开始修路。

因为和主簿商量修路事宜,程颂和黎仁诚在县衙多留了一刻,出来后遇见了一直等在门口的秦年丰。

“秦老爷可是有事?”

这人见他出来就下了车,明显是找自己,程颂也没装糊涂。

“是有点买卖想与程公子谈。”

虽然年逾五十,但这秦老板保养得不错,几缕白发都透着亮,身姿也还挺拔。与刚才在厅堂内的严肃不同,此刻的秦年丰和气了不少。

“秦老爷请讲。”

“诚颂作坊里的货物,我想要多买些。”

“哪样货?”

“全部,特别是酱油腐乳和辣酱,程公子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

程颂有些惊讶。今年他多了数千亩田地,辣椒西红柿这个月都开始采摘第二茬了。黄豆更是充裕。这三样的备货量比起去年可是充足了许多。虽然还不敢说绝对满足供应,但也至少摆脱了时常断货的窘境。

这秦老板要货的口气都快赶上严昭了,他一个长宁县城的商人,买那么多货卖给谁?没听说云州码头有他家商船啊。

“是,货不怕多,不瞒程公子,我有支商队,每年都要向北方走两趟,酱料腐乳这些耐储存的食物最是好卖。”

秦年丰解释道。

北面?程颂微微皱了下眉。现在他家的几个大客户,方四爷的货走运河向东卖到了冀州码头,谭家兄妹家在西面,给严昭的货全向南送去了京城,唯独北面没有大的合作方。

大琞北面的州府也有不少,但一是气候寒冷,二是易受边境蛮人侵扰,经济发展远不如南面和东面,据闻百姓生活比西面还要苦上不少。酱料腐乳的批发价不算贵,但运去北地路途遥远艰险,价钱怕是要翻上好几倍才有赚头,那里百姓又穷,程颂担心没那么多人买得起。

“程公子无需多虑,北面的有钱人不少,但食物种类要少得多,烹饪技法更是落后。”

“酱料腐乳这些不但耐储存,直接蘸食或是烹饪都有大用处。几月前我已派人买过一些,运到北地试卖的效果不错,所以想趁着没上冻再运一批过去。”

“只是你那作坊里货卖得太快,想要多买些实在不易,所以今日才在此等候程公子,想与你商量此事。”

今年夏天作坊做了超百万斤的酱料。按说数量不少了,可架不住来个客商就几千上万斤的买。能坚持卖到九月收获第二茬辣椒西红柿,全靠严格限购。

除了严昭方四爷和谭家兄妹,其他商人每次最多只能买三千斤货。

听秦年丰的口气,至少万斤起步,能不能供得上程颂心里还真没底。不过他也有意开拓一下北面的销路,今日堂上议事,他对秦年丰的印象还不错,值得尝试合作。

“最近正是采收期,新做的酱料不少,不过我那里还压着不少订单,能匀出多少货一时还说不好。这样吧,请秦老爷明日派个管事到学田,我回去理清之后给您报个数。”

“如此甚好,多谢程公子!”

见程颂答应给自己多备货,秦年丰心中高兴,带着笑与程颂黎仁诚告了别。

“最近新北村的作坊产量也上来了,若能押后几日给严家送货,应是能备出五万斤酱料。腐乳能凑出八千斤,酱油少些,五千斤差不多。”

梁言每日都要记录作坊的生产和出货情况,黎仁诚也会抽空核对,库存的情况他比程颂都要清楚。

“月初严昭给画砚的信中说他家中有事,暂时来不了学田,那就偷偷把他货先扣了,反正他也不知我们做了多少。”程颂鸡贼道。

“可以,北地天寒,早些出发可以赶在大雪前返回,总能安全一些。”

黎仁诚原来的家比起肃州还要偏西北,也是苦寒之地,很熟悉北方的冷。若是运气不好赶上大雪,就算不封路走起来也是十分艰难,还是越早走越好。去往京城的官船还有一个多月才停航,赶得及给严家送货。

募资会开得比预计时间长,回到学田时采摘小队都吃过午饭了。

“你这是要干嘛?刚吃完饭就吃西瓜?”

才进秀才院,程颂就看见画砚一脸喜气地从柴房里抱出个大西瓜。

为了延长有瓜吃的时间,从初春开始,他们每隔两旬左右就撒一批种子下去,最后一批瓜如今还在地里,这几日正是采摘的时候。

“少爷,严昭回来了!这瓜是昨日才摘回来的,我给他选个好的!”

画砚激动地嚷嚷道。严昭这次隔了快半年才回来,可得好好招待招待,他连五花肉都托人买回来了,就等少爷回来下厨了。

“严昭回来了?”

程颂惊讶地四下寻找,怎么这么会挑时候呢?刚想扣他的货人就来了,踩了风火轮啦??

“少爷别找了,人还没到,是刚刚护卫骑快马来报信的,说严昭早上刚下船,他们车多走得慢,怕是要晚饭前后才能到,少爷下午烧肉就来得及。”

“来不及,少爷有事,烧肉等我晚上回来再做。”

说着话程颂就转身往外走,还不忘拉着他黎兄。

“少爷去哪儿啊,用过午饭再去啊。”

画砚虽然高兴好朋友要来,也忘不了关心他家少爷,怎么刚回来连口水都没喝就又要走。

“进城,卖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