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纺车是靠水力驱动,做好后就放在学田的河边开始纺线。程颂和严晗打算多调试几天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再决定它的安置问题。
结果这纺车刚停放两天就来了十几位想要下单的。现在长宁城内的商旅可不少,水力大纺车的价值一眼便知,哪个都想抢到自己手里,转手就能卖个高价。
要都是想下单的也还好,拒绝就完事了,偏偏还来了几波想要偷纺车的。有些是买不到纺车的商人雇来的,还有些就是看这纺车值钱想偷回去卖的宵小。
有严昭的护卫在,他们自然无法得逞,但纺车继续放在学田显然已经是个麻烦了。程颂和严晗商量之后决定把它运到新北村的书院,让值守酒坊的官兵一同看护起来。
不过纺车就是生产工具,既然做出来了,自然要让它发挥作用。
“为了赶制筒车,长宁和附近村里的木匠几乎都被招来了,上哪儿再找人做纺车啊?”
程颂萎在他黎兄房中,脖子后仰卡在椅背上,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起初黎仁诚房中只有把普通的竹椅,院试前他们一起读书也多在堂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正至少是两人互相表白前,程颂已经开始瞅个空就往这屋跑。
黎仁诚察觉后就往屋中多放了把椅子,还是把方便倚靠的高背椅,价钱比之前他屋里所有用具加起来都高。
程颂哪受得了这个,转头就给他黎兄败回来一把样式相同但木料更好的椅子,不细看就是套情侣款。
黎仁诚取来一件短衫,叠好后搭在椅背上,让程颂能靠得舒服些。
“那就去云州府和其它县城招工,大纺车的图纸若是不外泄,应是能卖上不短的时间,多找些人手不怕用不了。”
黎仁诚建议。
筒车的图纸献给朝廷了,传播的情况他们都不清楚。大纺车虽说不算特别复杂,仿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心急的大型织布坊肯定想尽快用上,看这两天急着买纺车的商人就能预料到。
“把云州的木匠都招来吗?”
程颂犹豫道。
像长宁这个规模的县城,大型的木工坊最多一两家,其他木匠多是做些修补的小活儿,手艺参差不齐。
纺车不同筒车,如果他们打算靠着纺车大挣一笔,最好还是把技术保密一段时间,这就得防着那些大型木工坊过来偷师。可现在招工又没法做背调,哪个是大作坊的师傅他们也分辨不出啊。
“偷师就偷师吧,要不咱们就少挣点儿,左右这东西早晚被仿制出来。”
想不出办法的程颂继续泄气道。
“其实相较筒车,纺车部件还要短小简单些,分开制作的话未必需要手艺太高的工匠。”
“黎兄的意思是?”
程颂精神了不少。对啊,第一台纺车因为研制和调试,制作得是有些慢,但这东西只要标准化了,对手艺的要求其实没那么高。
这大纺车是筒车和纺车的组合,筒车的制作还是放在刘实和陈家那里,他们就只做纺车。如果谁家买去急用,又配不上筒车,暂时用人力或蓄力替代驱动也是可以的。
“制作简单部件的工人好找,手巧些的农人教一教应是也能上手。”
像是普通的木凳木桌,黎仁诚自己也能捣鼓出来,只是样式可能不够美观,使用是没问题的。
“教一教也能上手,那要不然……”
话到这里,程颂一下直溜了,两眼冒光道:“招生吧!”
书院的硬件已经齐了,推迟到明年招生就是软件问题,师资和教材还不够。郭年和教学处另外两个夫子可以把必修的识字和算术课担起来,其它课程的老师还没着落呢。
面向科举的班级也还好,只要不要求是有名的大儒,寻常有些经验的夫子也能用高薪聘来。难的是程颂设计的那些选修课。
不仅夫子难寻,教材,尤其基础知识的教材,近乎没有。
类似木匠石匠这些手艺活,都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承。想学木匠,就去找一家木工坊拜师。
从打下手开始学,至少要做三年白工。之后才能学到些真本事,逐渐独立做活儿。这个模式的制约性很大,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师父的手艺就直接决定了徒弟的水平,想提高也没出路没办法,因为师父自己都没地方深造,想自学也没教材。
什么经典案例的图册、设计图就更别琢磨了,诚颂书坊的识字书就是大琞的图画书鼻祖,且目前后继无书。
“现在招生,让他们先来做活儿?”
黎仁诚问道。
“对,但不止,木工的专业课虽然暂时开不了,识字和算术课可以先上着。”
“木工要想学得精深,识字和简单的算术必须要会。选择学这个的,估摸着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未必付得起束脩,可以让他们上午上课,下午做工,就做纺车,边读书边挣钱。”
“再从陈家或表姐夫那里调几位手艺高有耐心的师傅过去带一带。这些人通过做纺车先积累些实践经验,明年编好教材后,理论课也能学得更轻松些。”
程颂兴奋道,觉着自己的想法特别合理。这些手艺型专业,最好是理论和实践一起安排才不会学成空中楼阁,趁着纺车订单多,正好练手。
像这样脑门一拍就招生的事看似不靠谱,却是完全符合现状的。在大琞办学不能完全参考现代模式,把软硬件都备齐全了再开始,那再等个十年八年书院都未必能开张。只能随着机缘来,哪个合适就先开哪个。最初的教学内容可能很粗糙,但肯定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磕磕绊绊地开始总必没完没了闭门造车强,程颂一向是行动派,恨不得立刻就把招生告示贴出去。
黎仁诚也觉着可行,贫苦人家的孩子像他一样学着做个桌凳简单,但想学精一门手艺是很难的。一是付不起束脩二是找不到师父。
他原本以为程颂的分科教学是寻找些手艺好的匠人过来教,从没想过这人居然还要编教材。前些时学院建好后,颂弟就说过明年招生是为了多准备几份基础教材,可这些手艺活他也不会干,教材从何编起呢?
黎仁诚早就好奇却没把疑问提出来,给自己留了个悬念期待着程颂的答案。
……
“爹,大哥二哥,我回来了!”
南峰村许家,大半年没见的小儿子许正呼喊着跑进自家院子。
“你咋回来了?你娘和大姐呢?”
许老爹看见小儿子先是高兴,后是担心,怕他是被东家辞了。
南峰村和北峰村就是去年长宁被暴雨冲毁家园的两个村子。它们都靠着同一座大山,虽然以南峰北峰命名,实际离着并不远,都在大山东南脚下,也就三四里路的距离。
尽管遭了大灾,但这两村村民都认为自己是因祸得了福。官府不仅帮忙重建了房子耕种了土地,还教了他们肥地的法子。今年地里的收成比往年直接翻了倍,也算是把去年的损失补上了。
最幸运地是因为去了养济院避难,他们村中不少人都进了程颂的作坊干活。过年时那些做工的人带回来的工钱抵得上地里两三年的收成,更别提发给他们的年节福利,有些吃食就是村中的老人都没尝过。
两个村子的百姓都不敢想象受灾后的第一个年居然过得这么红火,还有不少人去山上的土地庙替程颂祈了福,盼着这小东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也能一直跟着挣钱。
唯一遗憾的就是当时程颂只雇了女工和娃娃,男人们都还是回了村,听说现在想去那几间作坊做工的人可多了,都知道那里挣钱多,只是等不到招工的机会。
之前新北村建房开荒的时候倒是招了不少工人,但多是要求家在县城。后来又听说招佃农租户,这两村的村民没有从外地逃难来的灾民,都是祖辈就在村中生活。就算听说租户的待遇也不错,到底还是难离故土。
老许家六口人,老两口和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去年闺女和媳妇进了绢花作坊,小儿子去了学田制糖院,听说后来还当上了什么娃娃队的副队长,年底还多发了五百文的奖金。
虽然一家人因此分离在两地生活,但这么好的工作谁能舍得放弃。要不是另外两个儿子岁数超了,老许肯定希望他们也能进作坊。
现在要是哪家儿子闺女在程颂作坊做工,说亲都能挑个好人家。
这不年不节的,见小儿子突然回来了,老许心里就一凉。既怕是媳妇和闺女出了什么事,又怕小儿子被辞了工。
“娘和大姐在作坊没回来,又快年底了作坊忙得很,就我回来了,对了,张大叔还在外面呢。”
许正说完又急着跑出去,把赶车送他回来的张樘迎进来,骡车也赶进了自家院子。
听说是东家安排的车送儿子回来,老许赶忙请人落座,让大儿子倒茶招待客人,小儿子去割些草料回来喂骡子。
等人都落座了,许正和家里人说了回家的原因。
“进书院读书学木工?”
听许正说可以让大哥二哥去他东家开办的书院读书,还能学手艺,老许爷仨都是满脸的激动和不敢相信。
“对,要学识字,学算术,木工是书院的第一个专……对,专业。少爷说了,识字和算术所有人必须学,若是觉着木工干不好,以后可以再转专业,就是重新学别的手艺。不过,我们书院今年可能就开办这一个专业,所以我觉着大哥二哥可以先去学着,木工也不错啊,将来有了新专业,就再多学一个。”
许正越说越兴奋。都“我们书院”了,不过也对,少爷说了,明年他们都可以进书院读书,那不早晚是“我们书院”嘛。
招生的告示还没挂出去就被他看到了。这一年多他也认了不少字,能看懂告示内容,当时就跑去问少爷了,还说了自己大哥二哥的情况。
程颂对许家人印象挺好,把半工半读的模式给许正讲得很清楚。见他要请假回家送信,怕路上不安全,还安排了张樘驾车护送他来回,又让许正顺便问问村里其他青少年,若是有想来读书学木工的,就一同接来。
怕误了做工,许正打算只在家停留一夜,给爹和两个哥哥讲完就跑去村长家了,请他帮忙把两个村子的人都喊来,他一并讲了。
南峰村北峰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在程颂的作坊干活儿,听完许正的话抢着想把自家儿子送去。
许家小子可是说了,交不起束脩可以用做工顶。教识字、传手艺还管饭,就是没工钱也去啊。这不就是天上又掉饼了!
“各位爷奶,叔叔婶子,东家说了,去了书院就要认真读书好好做工,若是偷懒耍滑可是会被逐出来的。”
许正大声喊道,虽然这话程颂没说,但他们作坊一直有这规矩,不用少爷强调他也记得,必须把这话替少爷说到。
当初雇人开荒时就有偷懒耍滑的,直接就被周家父子辞了。他们制糖小队都听说过。虽然平日里大家该吃吃该玩玩,但上工的时候都可认真了,就这样在制糖院干一辈子他都乐意。
“知道知道,你都说好几遍了。”
村里这些大人们嘴上笑话许正,心里都挺感激。要不是这孩子回来传信,就他们这地方,上哪儿去知道这么好的事。
……
次日一早,除了许正大哥二哥,跟着一起回长宁的还有十多个青少年。骡车上坐不下,就只放了行李,所有人一起走路进城。
上一次他们去长宁还是逃难,心中有悲有苦还有茫然无助。隔了一年多再次向长宁出发,充斥在心中的却只剩满满的喜悦。
读书、学艺,这些从不敢奢望的事如今近在眼前,哪个心里都是激动难平。辛苦奔波了将近一整天,望见长宁城门时,没有一人觉得疲累,只剩下对自己未来无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