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除了是木工专业的第一次招生,印坊还要招聘大量的画工。告示前两日也已经贴出去了。
除了必修的识字和算术,程颂给木工专业准备了基础课程的讲义和两份教材,榫卯和斗拱。
榫卯和斗拱是木结构建筑的两大特征。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木头的用处很大。不仅家具、农具、车船等是木质的,屋院的建造也多靠木料承重。所以程颂开的木工专业,会覆盖不少营造方面的内容。
他穿回家筛选购买了好几套基础类在线课程,涵盖了农作物种植、牲畜饲养、中医基础、药食同源以及木结构建筑等,还有些像是灾害防治、炼水泥采矿石之类的也在备选课表上。
虽然这些都不是程颂的专业,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都不难懂。他试着节选了一些内容给制糖院的孩子们讲过,多数人都能听懂理解。
若要学得高深肯定需要请名师大家继续传授,但当下诚颂学院的目标,就是先打基础,帮学生们把门入了,脱离一个大字不识的困境再做一个专业知识启蒙。按大琞的现状,仅学会基础,他们的就业路子就能拓宽不少。
在线课程都附带讲义,程颂需要重新删减誊抄印制成册,之后就能直接用来授课。
除了讲义,还有电子版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在三百页左右。去掉一些过于先进和泄露天机的内容,一本书最多一个月也抄完了,比较麻烦的是书中的插图。
彩图肯定比黑白的生动直观,但当下的印刷技术并不支持太复杂的彩印。套印的技术用来印制识字书上的单色图还好,其它颜色复杂的部分特别是渐变的效果就很难呈现了。
不论是植物药草还是建筑构造,程颂对印出来的图都不太满意。
反复思量后,他决定招聘画工。印坊只负责刷印文字内容,把图画部分空下来全部手绘。
这么大量的手绘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大规模招工。
画砚吐槽他家少爷总往黎秀才屋里跑,至少误会了三成。除了总想与这个人在一起,还因为只有在黎仁诚屋里,程颂才方便随意抄书。
对于程颂时不时拿出来的书籍资料,黎仁诚早就习惯了。引发他惊讶的只有书中的内容,至于书籍的来源,只要程颂不想提,他就不问。
为了提升速度,程颂舍弃了毛笔,直接用硬笔删改抄写。反正他那笔字长进也不大,无法用来直接雕版。他也拒绝了黎仁诚的帮忙,又从县城雇了两名年轻的书生,专门整理誊写他的手稿。
这两人还是程胜给他介绍的,一个是十四岁的王茂,另一位田林刚满十三。和程胜在同一家私塾读书。
私塾里都是备战预考的学子,有几人平日就靠着抄书赚钱。程胜知道哥哥要找人帮忙便去私塾问了。
有的人碍于面子不想被同窗雇佣,只有王茂和田林没有这个顾忌。这二人的字迹工整抄写速度都挺快,程颂便一起雇了。
虽然好奇过原稿的用笔,但富贵人家有些自己没见过的物件不算奇怪,王茂和田林也没太在意。程颂给的工钱高,比外面抄书高一倍,足够支付私塾的束脩,还能补贴家里。珍惜机会才是重要的,哪顾得上操心他人的笔墨。
“少爷,这几张可用?”
画砚和黎仁安拿着几张花草图走了进来。
明日就要招考画工,少爷不知从何处取的图样,让他和仁安弟弟照着画几幅大的,明日做样稿用来试工。
“不错,挺好,明日你俩也同去,做个考官。”
程颂看着手里的画,给两个孩子安排了新任务。
“考官?”
画砚差点一嗓子破了音。以前少爷招工时,他顶多帮忙登记下户籍信息,明天居然能当考官?
“对,考官,明天你升职了,不单做记录,还能打分。”
黎仁安也兴奋了,他虽然擅长绘画,但没有读书的耐性,觉着自己没像队长一样考画科,这画技也就没什么大用处,偶尔画几幅过过瘾或是像今日这样完成一点小任务就满足了。
听说明日自己也能当考官,他看看画砚,又看看大哥,眼睛一下就弯了。
“哎呀,当考官!不知明日会有多少人来试工啊,少爷,你说会不会没人来?”
从领了打分任务,画砚几乎一刻不消停,晚饭时还不住地念叨。
“没人来应该不会,咱们作坊招工,应是抢着来才对!少爷,你说会不会来很多人,要是来了上百人,会不会打分都打不过来。不对,分数如何打啊,像院试一样标记等级吗?院试分四等标记,我要是标得不准如何是好啊……”
程颂被他家书童吵得头疼又好笑。
“你就简单点儿,圆圈标记通过,画叉表示不行,就这两个标准。明日我和黎兄与你们同去,拿不准的就与我们商量。你都是画科秀才了,这点眼力肯定有,无需紧张。”
“也是,那好!我与仁安弟弟一定认真评断!”
“嗯!!”
黎仁安没怎么说话,但也跟在队长旁边直点头。
“黎兄,给,明日穿上这个。”
“这是,足衣?”
黎仁诚看着手里布料的形状猜测。
“是足衣,最近天凉,明日兴许要整日呆在外面,穿上这个暖和。”
穿回家的次数多了,除了吃的,程颂终于想起来翻翻家里其它东西了。衣服球鞋不方便带过来,卧室里一抽屉新袜子倒是能派上用场。
这袜子几乎都是他妈和家政阿姨买的。除了赡养费,他妈也经常会买些衣服鞋袜寄来,赶上促销更是剁手得毫无理性。可惜除了冬天,程颂几乎不穿袜子,不知不觉就囤了这么多。袜子不像球鞋,这个尺码他和黎兄都能穿。只可惜他没有弟弟,家里没有画砚他们能穿用的。
“这足衣很是方便暖和。”
黎仁诚拿在手里翻看,对布料的兴趣更大。
“这是棉线混了其它料子织成的,保暖又不易脱落,黎兄可以试试。”
“棉线?可是你让方四爷找的那种料子?”
“对,那料子叫棉花,能纺线也能絮棉衣棉被,用处很大。”
大琞只有富贵些的人家才能买得起绢绸,冬日里穿得上暖裘。普通百姓一年四季穿得都是麻布衣衫,天冷了也只能往被子里塞些干草和旧衣物。
去年缺乏经验没有提前准备,突然降温时程颂只能连穿了好几件袍子,哆嗦了几天才买到暖裘,质地还不是太好。
虽然家里有棉衣也有保暖内衣,但他要真穿上,画砚那里就瞒不过去。今年他早早拜托了方四爷和谭家兄妹,打听南方的木棉和西边的棉花,想给大家把棉衣棉被都备上,只可惜一直没什么消息。
次日一早,穿着情侣袜,程颂和黎仁诚带着画砚黎仁安进城招工。
冰糖作坊刚搬去新北村,试工就安排在这个院子。崔勇已经带人摆好了五十张桌案,图样也都挂好了。等试工的人来了,直接领了纸笔颜料就可以作画。
除了应征画工的,木工专业的报名也安排在今天。程颂把画工招聘都交托了给画砚黎仁安,他和黎仁诚只负责书院招生。
因为来了就要开始做纺车,第一批学生的年龄限制在了十三至二十岁之间。
“束脩是一年三两银子,食宿费一年二两,不在书院住宿可以减去五百文。”
束脩定价是参考了县学的收费标准,比县城普通私塾贵一些,但书院提供了做工的机会。
“无力承担束脩可以选择边读书边做工。书院就有木工坊,有经验的每月一两银子,没经验的每月六百文。报名之后去到学院再试工,是否有经验、能领多少工钱届时再定。”
“年纪太小暂时无法做工又交不起束脩的,需要签订用工协议。本人读书期间需要在书院做一些零工赚取工钱直到还清束脩为止,或是指定一名家人到书院作坊做工抵偿束脩,至于做什么工,等待书院安排即可。”
这些内容招生告示上都写明了,但许多人不识字,而且由家人代工这部分有些复杂,程颂和黎仁诚就不厌其烦地解释。
这一条是他俩商量之后加上的,就为了让更多低龄的孩子能早日进来读书。但又怕学成之后再做工偿还费用时间拉得太长易生变故,而且也可能会有人钻了这个漏洞把孩子送来只为蹭饭,以后又为了躲避补交费用偷着让孩子离开。这种情况真发生了亏损点银子是小,就怕到时候书院弄不清状况,以为孩子失踪了闹出乌龙。
而且不论是自己勤工俭学,还是家人过来做工抵偿,多少会给课堂里的学生带来一些压力,这压力对于读书来说未必是坏事。
能同时读书挣钱的机会从来没听过。要是换个人办这种书院,兴许不少人都会有顾虑,甚至担心会是人贩子设的局。但程颂的作坊在长宁早就闯出名气了,他自己还考上了秀才,可信度高得很。没人怀疑真假,只担心来晚了没了名额。
忙碌了一上午,除了几个年龄太小的,来报名的人程颂都收了,一共招了一百三十人,其中十三岁以上能直接参与纺车制作的超过了八十人。太小的几个孩子让他们留意明年的招生消息,无需担心,早晚都能读上书。
人数比预计得多,不过他那书院盖得足够大,容纳三五千人也无妨。大不了明年开春再多建些宿舍。
应征画工那里更是热闹,比报名书院的人还多,最新鲜的是还有不少女子来试工。
五十张桌子不够用,后来的只能等前面人画完再上。画砚和黎仁安又要打分又要应付咨询,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后来严昭带着沈衍王显一同来看热闹,帮着分担了一些。
“这书上的图确定都要手绘?”
沈衍问向程颂。挂着的样图中有一幅冬瓜图,虽然吃过冬瓜,但沈衍还真没留意过冬瓜花的样子。这图上有花有叶有果实,看着十分逼真。不过书里的图若是全部手绘下来,那这书该如何定价?颜料的价格可是不低。
“定是比寻常话本贵,不过最终的价钱还没想好,先把书做出来吧。”
程颂知道这样制书成本高,但知识的传播最重要的就是清晰准确。至于书做得越好,投资就越多,买得起的人就越少,反而会影响了传播,这中间的矛盾如何协调他还没想好,但也不急,等书做出来弄清了成本再议价不迟。
“少爷,这幅画得不错,但作画之人才七岁。”
画砚捧着一张画作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位老妇带着个瘦弱的女娃娃,个子小小的,说是七岁,看起来却比五岁的梁文高不了多少,发色还有几分微黄,应是营养不足所致。
“我看看,嗯,确实不错。”
程颂接过画看了看,身边的沈衍也点了点头,技法虽不成熟,但刚刚他也看过了其它评分通过的作品,有些还不如这幅。
“梁三妹,画完这幅画觉着辛苦吗?”
程颂向这娃娃问道,画上有她的名字,一看就是按排行随便取的。
“不辛苦。”
梁三妹攥着祖母的手,仰起小脸看着程颂,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有忐忑,也有期待。
“这孩子喜欢作画,听人说招画工不限年龄,非闹着要来。”
老妇人是孩子祖母,五十上下的年纪却因为过度操劳皱纹深布,和程颂说话时都微弓着身子。
程颂又问了几句,才知道她丈夫和儿子都没了,家里只剩自己和儿媳带着三个孩子,靠给人洗衣打零工度日。日子实在辛苦,否则也不会连七岁的娃娃都会想着出来做工。
“通过吧,告示上既然写了不拘男女,不限年龄,那就只论画作。”
程颂把画递回给画砚,同时说道。
绘图的工钱是按件计价,画得快画得好就多挣些。像梁三妹这样的小娃娃画得慢就少挣些,但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梁三妹和祖母见程颂点了头,急着行礼道谢,被程颂手快地拦住了。这么大岁数的人向自己行礼,他可受不住。
……
画工不限人数,下午还得接着试。程颂正打算去隔壁绢花作坊取些饭菜过来,就见黎仁宁先一步进了院子,面上还挂着几分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