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75章 赚钱

第75章 赚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和程颂约定好第二日到绢花作坊看货,谭家兄妹就去城里找客栈了。

把人送走后,程颂拉上黎仁诚,又叫上画砚梁言,鬼鬼祟祟进了做冰糖的院子。

“幸亏他们来得早,再晚到半个时辰准能撞上。”

程颂取出已经沥干的两桶冰糖,倒扣在摆好的陶盘上,边敲边叨叨:“就这两桶,还不够他们兄妹抢的。”

这糖已经结晶一个月了,其间画砚好奇问过两次,少爷都说时候未到,今日好不容易说可以吃了,又赶上客人上门,孩子心里早就毛躁了,憋着没让谭家人看出来绝对是定力有了长进。

等冰糖从木桶中脱模后,院中三人眼中都注满了好奇。

今日天晴,日头底下这金黄色的冰糖被照得亮晶晶的,好不好吃还不知道,但好看!

程颂没卖关子,举起木槌对着桶状的大冰糖一通乱敲,一锤一锤看得画砚梁言跟着直哎呦。

“又没敲你俩。”程颂看得挺乐。

“非要敲吗?就这么卖不行吗?”

画砚心疼道,刚才那冰糖平滑晶亮,多有光彩,如今被少爷敲得七零八碎的,这卖相也差太多了。

“有几家一下买一桶糖的。”

“哦……”

“这糖好吃!”

捻了几块碎渣渣,黎仁诚和两个孩子都对冰糖的清甜味道十分赞赏。

之前在云州他们都吃过甘蔗,家里也有沙糖,按说都是同一源头,顶多口感有些偏差,但每个人都觉着这冰糖吃起来味道更好。

“等这批甘蔗种出来,明年咱们就多做冰糖。”

程颂对冰糖的品质也挺满意,甜度虽没有沙糖高,但味道更香,用来做菜熬汤色泽也会更好。

“若是能种好甘蔗,这冰糖应是比绢花收益还高。”

吃糖的可比戴花的多得多,黎仁诚这个预测获得另外几人的一致赞同。

定了留出二十亩地种西瓜,程颂估计下一批甘蔗到达后地里差不多就种满了,再买来的就可以制糖了。若是买到的量大,兴许年底他们就能开始售卖冰糖了。

……

年中几个月份是谭家人最忙碌的时段,按往年的安排,他们到云州做完买卖就该往回返了,但五月为了等杏干多呆了五天,这次为了采买绢花又多留了三天。

几日里那谭三郎和谭四娘都是一早就出城到了佃农村,一呆就是一整天,连早饭都是蹭程颂的。

“为了几个包子两碗豆浆,你俩是真不嫌折腾。”

程颂爱喝豆浆,每日舅母都会往制糖院送上两桶,程颂给钱她也不要。

若不是这大外甥,她家哪能月月进账几十两银子,两桶豆浆算什么。

“豆浆是不稀奇,不过你这豆浆甜得十分特别,别处豆浆加了饴糖也与你这的不同,还有这包子馅味道也好,怎么做的呢?”

上次四娘回家后就没少念叨程颂这里饭食好吃,谭三郎早就好奇上了,这次能主动跟来云州一大半就是为了被夸上天的酱肘子糖醋肉。

这几天吃下来确实名声不虚,若不是大哥反对,他都想在长宁住上几月,再蹲蹲这程小郎君深不可测的厨艺。

“无可奉告。”

程颂已经看透了这厮的馋鬼本质,也没与他客气。

豆浆中的冰糖,包子馅里的料粉,都是搂钱的利器,秀才院里的一级机密,岂能轻易传授,等着成品上市掏银子吧。

连着蹭了三四天饭食,装了八千件头饰、一千斤杏干和两千本识字书,谭大郎带着三弟四妹与程颂辞行,约定九月初再见。

本来他们打算昨日就返程,却被程颂邀请多留一日听过第二场诵读课再走。

那识字书谭大郎看过之后就要买,可程颂说这书可以卖,但有两个条件。

“程公子请讲。”谭大郎当场请教。

“一是须与进货的书商说好,一定要按照二百文的定价销售,若是高价售书,以后便不能从我诚颂书坊进货;二是请谭大郎回去后也在肃州办上几场诵读课,所有花费都算我的,可在日后的货款中直接扣除,不知这两个条件大郎能否答应?”

程颂想过,凭自己的力量,能在云州各处把诵读课开起来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肃州所在的西北地区更是位置偏远文教不兴,自己肯定是鞭长莫及,虽然与谭家人只能算生意伙伴,但他还是想借这层关系努力一把,将识字书的作用再放大一点。

谭大郎痛快答应了程颂的请托,并说诵读课的费用由自己承担,租场地请书生花不了多少钱,让程颂放心。

“大哥,你说这程颂卖书挣钱就好,为何要让我们把诵读课开到肃州去,还不让收钱?”路上,谭三郎问道。

“昨日诵读课的热闹你可记得?”

“自然,听印书坊的少年说,昨日比第一场诵读课还要热闹,人再多的话怕是那院子要站不下了。”

谭三郎回道,人再多又如何,程颂又不收钱。

“与我同座的一对母子说他们连着两场都来了,第一次诵读后,就认得了不少字,忘记的通过看图也能回忆出一些,昨日一早赶来就为了再跟着读几遍,若是这诵读课多办几次,那本书里的字差不多就认全了。”

谭四娘在旁边插话道。

“认全了也不会再多买本书,我还是不明白程颂要做什么。”

“程公子印这书,应不是为了挣钱。”谭大郎对三弟说。

“不挣钱他印什么识字书?”

“许是就为了让更多人能识字。”

“识字书可不就为了识字嘛……”

谭三郎听不懂大哥的话又不好反驳,只能低声嘟囔。

不过他倒是没反对大哥给程颂帮忙,毕竟那小郎君厨艺十分了得,很是值得交好。

这次他们到时程颂的辣酱已经用完了,没有吃到被四娘惦念已久的辣豆干,说是最快要九月才有,那下趟跑商他还是得跟来。

……

整个七月虽然快把人忙废了,但成果也十分喜人,仅绢花一项就让程颂赚了六千多两,章家那边又来了两家买方子的云州酒楼,再加上杏干杏仁和其它零碎收入,这一月程颂的进账都破万两了。

“这么多银子,我家布铺十年都未必赚得到,少爷一月就挣来了……”

小账房梁言对着手里的账册无限唏嘘。

“少爷,这钱都够买下程家了吧?”

画砚比梁言还惊讶,难道他家少爷被财神爷瞧中了?

“买程家作甚,回去住又不收你钱。”

程颂取过账册翻了翻,虽然还没去衙门,但梁言已经帮他把要交的钱扣掉了,剩下的一万多两真是净利,收益确实喜人。

既然挣到钱了,那就花吧。

“看来不用等九月,八月咱们就把诵读课开去合山吧。”

程颂决定把小账房的心愿提前实现了。

七月长宁的诵读课一共开了三次,后两次到场的人更多,其它县镇也有人来,且不止是合山,消息是如何传过去的程颂不清楚,只知道诵读课的安排必须要调整了。

第二册识字书已经开始雕版了,等到两册书一起上市,一月三场诵读必然满足不了需求,陈卓一人恐怕也应付不过来,增加场次和人手都是势在必行。

进入八月,立秋将至。

秀才院外,整个云州的学子都在关注三年一度的乡试大比。

秀才院里,长宁县学最受瞩目的学渣程颂正在为自己刚刚起步的教育事业呕心筹划。

快闪式的诵读不够,那就开家常设机构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