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网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89章 陈年往事(下)

第89章 陈年往事(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居然有如此荒谬之事!”

黎兄这过往听得程颂火气上行,他脑子里的战争只有两军对峙,从没听过一方拆成两队角色扮演,然后另一方兴师动众地来了只为付费观赏的,这是TM什么情节!

气得一向嘴利的程颂愣是找不着词了,而且特别憋屈!

“那如今黎兄的家乡人都跑光了吗?”

“不知,可能原本的百姓跑了,还会再有人跑去,有些就是从蛮人的地界跑去的,那里毕竟还有良田,气候也比蛮地温暖,生存还是要容易些。”

流亡到长宁后,黎家没人回去过,也没听过家乡的消息,毕竟太远了,远得几乎没有力气回去了。

“这样的地方还能算容易……”

愤怒之中,程颂又体会到了一丝酸楚,他根本想象不出那些人原本的生活有多艰难,才会觉得不时被劫掠侵扰的生活还能算容易。

与之相比,穿越来的自己真称得上顺风顺水,他同情那些没见过面的受难百姓,更心疼经历过这些的黎仁诚,挣钱买地的喜悦在这些苦难面前似乎都显着十分无力,只能静静地陪在这人身边,陪他一点点平复因回忆过往带来的伤痛。

……

“黎兄,那些与你一同逃难来的乡民都住在那个村子吗?”

程颂问得是黎家原本住的地方。

“非也,只有几户住在那个村子。流亡出来的百姓去向并不唯一,进入云州地界的也会被安置到不同县镇,当初与我家同来长宁的只有三十几户,被官府分到了四个村子安置。多数村子对接收流民会有些抵触,但安置是官府强制的,村里也只能接受,只是分给流民的土地都是最差的,流民户不仅收入少,与村民的相处也不易,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两三代人才能完全融入进去。”

黎仁诚不明白程颂想问什么,但换了话题情绪平稳了许多。他也没想到过了近十年,这些记忆依旧深刻,只要提了便能回想起许多在家乡和流亡路上的过往,怕是刚刚的沉郁愤怒也吓到了颂弟。

“那就把这次招工的消息发布到那几个村子去,让那些田地少的流民来做工开荒,多少挣个工钱。”

虽然说了打算仿照佃农村的模式经营开荒地,但初始阶段肯定要先雇人开荒建房,不能一下就把全家老幼迁来,还没地儿住呢!

“颂弟有心了,如此甚好,那些流民做工的机会少,只能守着村里的几亩地,若是得了招工的消息,应是有不少人愿意来。”

也许是程颂带给自己的感动太多,黎仁诚都不意外他会有这个想法,这人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无需请托,他自会担当。

……

“你雇差役去发招工告示?”

主簿看向程颂,惊讶道。

“是,我想先从这四个村子招人做工,主要是建房,要是来的人多,就连开荒一起干。”

程颂掏出小纸条,上面写着的四个村子就是当初与黎仁诚一起流亡来的同乡去处,至于分去其他县城的,就不清楚具体地方了。

说是四个村子,其实离得不算远,可能当时办事的官员也懒得把人拆得太散,安置起来也省些事。

买地的钱和手续都办好了,辣酱西红柿也送到了,程颂便拿着小纸条来找主簿帮忙。

“那你自己雇人去发告示即可,为何要找官差?”

“自然是官爷可靠,若是我去发告示,有些村民未必肯信,官差去就不一样了,只要说清做什么给多少工钱,定是有不少人愿意前来。”

程颂这话不是奉承,去村里招工肯定官差的威信更高。另外他和黎兄也走不开,其他合适的人一下还真找不着,他又不愿把这事交托给牙行,只能拜托衙门了,而且,他给钱啊。

“去招工每人一两银子的辛苦费,若是因此被扣了月钱我也给补,请大人帮忙寻几位愿意去的官差。”

程颂向主簿施礼道。

普通衙役的月钱才二两银子,这些村子来回一趟加上招工至多两三天,一两银子的酬劳怕是没人不愿意,别抢起来就不错。

主簿挑了四个年长些的衙役帮程颂去招工,两人一组负责两个村子,临行前程颂仔细叮嘱他们招工的要求。

“只招男子,不限年龄,流民优先,先期就是建房和开荒,比较辛苦,包食宿,工钱是每人每日三十至五十文,具体要等来了看做工的能力再定,若是只贪工钱偷懒耍滑,必会被辞退,嗯,就这些吧。”

“不限年龄,那若是五六十岁的老翁和几岁的男童也报名呢?”其中一人问道。

“只要干得动活都可,年纪大干得慢就挣得少,六七岁的男童若是报名,也能来荒地捡石头,只是工钱只能领最低的。”

程颂手下娃娃工多了,能干的不少,他不限定年龄就是想给这些愿意出来做工的孩子们一个机会,但初期只能招男子,否则租院子住宿可能有些麻烦,其他人等房子建起来可以携家带口了再来吧。

“那人数呢,小郎君打算招多少?”

“报名就要,来个三五百也无妨。”

两千亩下等田要开荒施肥,还要建房,需要干的活儿可不少,但秋收之后就要忙活种冬麦,不可能青壮全出来做工,这四个村子应该是凑不出足够的人手,程颂打算他们来了之后看看人数再去其它贫困村镇或县里招一些。

交代完招工的事,程颂和黎仁诚带着画砚梁言随官差去城外看地。

云州在长宁南面,荒地的位置确实好,就在去云州官道的东面,出了南城门不到二里地就到了,只是两千亩地被一个小山包隔成了两片。

看过之后,程颂觉着挺满意,荒地附近还有河流经过,虽然水面只有两米多宽,但水量还可以,引渠水灌溉应是够用了。

“等天气再冷些,就让人把这河底的淤泥都清出来,都是好肥料。”

程颂拽着他黎兄袖子悄声道。

“河底的淤泥?”

“对,这淤泥中含着腐叶水草和死掉的鱼虾,肥力甚足。”

“死掉?谁死了?”

身后的画砚凑上来好奇道。

“你顺风耳啊,这都能听见。”

程颂暗自翻个白眼,他以为自己声音够小了呢。

画砚扬了扬衣袖:“是有些顺风,到底谁死了啊少爷?”

“鱼,鱼死了!”

“哦,少爷说过死鱼最好不食,对了少爷,地这么多,能不能留出一些种葡萄啊?”

中秋时方四爷送来的葡萄不错,画砚也是第一次吃,惊艳得不行,把种子都留下了没舍得扔。

黎仁诚帮他在秀才院种了一些,已经开始发芽了,但用种子种植葡萄时间长,对气候土壤要求也比较高,程颂不太有信心,院里那些就当让画砚种着玩了。

“这些荒地过于贫瘠,暂时种不了葡萄,若是院子里那些能种活,明年在学田给你拨两亩地。”

“少爷太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